跳到主要內容

社會專題:歷騙辛酸淪落人倫敦金毀創業夢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9日 13:35
2019年04月19日 13: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香港近年成為「騙子天堂」,警方過去一年錄得8,732宗詐騙案,較前年勁升近兩成,包括倫敦金騙案、高回報種金騙案、傳銷、網上情緣、電話騙案、呃層樓的「吸血中介」等,不少騙徒至今仍逍遙法外,但社會大眾只關心騙案的手法、騙徒背景等,卻忽略了一班騙案背後的受害者。《蘋果》找到三名陷入無底深潭的苦主,由他們親自剖白受騙後如何令人生大逆轉。經一事,長一智,假如時光倒流,他們能否抵受得住引誘,如果從沒被騙,到底現在又會過着怎樣的人生?
記者:郭美華 李晟謙 黃學潤
攝影:張軍
墮倫敦金騙局的工程師阿鴻,損失半生積蓄260萬元,更粉碎其創業夢。事後他積極追討,先後七次去警署協助調查,雖涉事財金公司被搗破,但他至今未討回一分一毫,被迫走上維權路:「如果冇俾人呃,未來一兩年可以開到工程公司,依家我嘅人生已經玩完!」
記者追訪阿鴻九個月,見證他由143磅暴跌至129磅,雖年僅39歲但已華髮早生。原本過着中產生活的阿鴻,是一名工程師,月入四萬多元,扣除供樓及供養父母,生活綽綽有餘。十多年前他更開始儲錢,一步步實現創業夢,但沒想到去年4月墮入倫敦金騙局,兩個月間輸掉一切。
痛失260萬 賣樓還債
阿鴻損失的260萬元中,近200萬元是借錢籌募,最徬徨的日子他一度萌生死念,但想起家中父母才臨崖勒馬,套現物業還債。現時他每月逾半薪金用來償還債務,為慳錢不時吃乾糧、麵包充飢,「捱得一餐得一餐。」
為盡快還清債務,他榨乾休息時間做兼職,「一日瞓得三、四個鐘。」難怪阿鴻看上去一臉倦容,比實際年齡老了10歲。不過他沒放棄追討,這九個月裏他不厭其煩多次到警署協助調查,「第一次去(警署)覺得好有希望,警方錄完口供後話證據都好充足。」惟其後獲警方告知,「刑事案件最多判刑事責任,唔會追到一蚊畀苦主。」他只好發揮群眾壓力,牽頭在微信群組籌備遊行「瞓身」追討,最終兩次與近30名中港苦主遊行請願。他又帶人闖上倫敦金公司,卻發現人去樓空,「我哋落去總公司,佢哋啲人搵埋保安趕我哋走。」
至去年11月,警方又邀請阿鴻認人,以為當局很快檢控騙子,但再次好夢成空,「次次都(冷水)照頭淋,淋到我哋冇意志做呢樣嘢(討回騙款)。」他試過去信特首要求關注金融騙案,立法監管市場,「但特首嘅回覆就係冇回覆。」之後他又到法律援助署求助,可是經過儼如查家宅般審查,最終因其收入超出上限被拒,「原來所有個人負債不計在內,我哋被騙子呃咗咁多錢,但如果負債唔計,唔通要破產申請咩?」早前,阿鴻第七次到灣仔警總了解,惟案件仍未進入司法程序,「每一次來到灣仔呢個地方,都好似重複自己一種過錯。」他坦言對政府完全心死:「法律保護唔到我哋,政府保護唔到我哋,我哋又點生活呢?
不停買賣吸血冇王管
工程師阿鴻墮入的倫敦金騙案,早於上世紀90年代已出現,早期騙徒多數於報章刊登廣告,以優厚條件招聘一般職位,新僱員上班後便會遭軟硬兼施游說投資倫敦金。千禧年代後,倫敦金騙案趨向低調進行,直至去年《蘋果》踢爆變種倫敦金騙案,包括聘請年輕女子施美人計,或充當「金融老師」教投資。
投資倫敦金不受監管機構約束,負責買賣經紀不需領牌,形成「冇王管」地帶。不法分子藉此不停買賣賺取交易佣金,至本金蝕盡再催促事主補倉,不斷斂財。2011年,立法會通過動議促請政府立法規管倫敦金投資活動,但時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拒絕跟進,任由法律漏洞存在。去年警方進行多次高調拘捕行動,更搗破涉款6.29億元的歷來最大宗倫敦金騙案,但未能遏止倫敦金騙案
警方去年錄得15宗倫敦金騙案,受害人按年飆升八倍共299人,損失金額升31倍至八億元;今年首三個月亦錄得五宗倫敦金騙案,涉款1,415萬元。
相關新聞:傳銷黑洞 借大耳窿填數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