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醫學會等組織日前提出新方案,豁免有限度註冊專科海外醫生,將海外醫生綑綁於衞生署、兩間醫學院及醫管局的年期不同。特首林鄭月娥昨首度開腔,批評新方案並非一視同仁,醫學界不應認為醫管局工作特別卓越,不認同要該署海外醫生綑綁較長時間。
不認同衞署醫生「綁耐啲」
醫學會等多個醫生組織及多名醫學界選出委員,本月12日就提出豁免有限度註冊專科海外醫生新方案達成共識。於醫管局綑綁工作共三年,考取執業試後最少一半年,於醫學院的本港公立醫院及衞生署臨床服務的醫生,考取執業試後分別工作最少36個月及48個月。
林鄭昨表示,豁免實習方案應對所有海外醫生一視同仁,不應認為醫管局醫生特別卓越,衞生署醫生「就唔係好卓越」;雖然醫學界可能並無此看法,但觀感上不好。她不認同衞生署醫生要「綁耐啲」,該署也提供臨床如兒童體能及智力測試服務,若該署海外醫生綑綁期較長,令醫生感到次等,影響招聘。她已要求食衞局與持份者商討改良方案。
醫委會有32名委員,有醫生相信新方案獲16名醫學界選出委員支持,只差一票便可通過新方案;估計政府擔心其屬意方案被擊敗,即於三類機構的海外醫生,三年內考獲執業試可免實習,故林鄭開腔批評新方案,是分化醫學界。該醫生更指林鄭提及醫管局除專科醫生嚴重短缺,前線醫生也不足;或是政府想展開豁免非專科海外醫生實習的討論。
醫委會另外16名非醫學界選出委員中,中大及港大醫學院各有兩代表,估計不支持新方案。中大昨表示,不認同醫學會等醫生團體的建議,他們不明白大學醫學院的實際工作性質;將醫生分等級令人感到,醫學院及衞生署醫生「低人一等」及「臨床經驗較少」,令這些醫生不受尊重。港大醫學院指任何方案應公平對待所有海外醫生,不應因服務不同機構而有別。
衞生署預計19/20年度有120個醫生職系空缺。有參與討論新方案的政府醫生協會會長李慧茵表示,現只有一名有限度註冊海外醫生在衞生署工作,該署工作已不需如醫管局要「on call 36小時」,仍不能吸引醫生,是因內部管理差,欠缺晉升及培訓機會。
■記者陳沛冰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不認同衞署醫生「綁耐啲」
醫學會等多個醫生組織及多名醫學界選出委員,本月12日就提出豁免有限度註冊專科海外醫生新方案達成共識。於醫管局綑綁工作共三年,考取執業試後最少一半年,於醫學院的本港公立醫院及衞生署臨床服務的醫生,考取執業試後分別工作最少36個月及48個月。
林鄭昨表示,豁免實習方案應對所有海外醫生一視同仁,不應認為醫管局醫生特別卓越,衞生署醫生「就唔係好卓越」;雖然醫學界可能並無此看法,但觀感上不好。她不認同衞生署醫生要「綁耐啲」,該署也提供臨床如兒童體能及智力測試服務,若該署海外醫生綑綁期較長,令醫生感到次等,影響招聘。她已要求食衞局與持份者商討改良方案。
醫委會有32名委員,有醫生相信新方案獲16名醫學界選出委員支持,只差一票便可通過新方案;估計政府擔心其屬意方案被擊敗,即於三類機構的海外醫生,三年內考獲執業試可免實習,故林鄭開腔批評新方案,是分化醫學界。該醫生更指林鄭提及醫管局除專科醫生嚴重短缺,前線醫生也不足;或是政府想展開豁免非專科海外醫生實習的討論。
醫委會另外16名非醫學界選出委員中,中大及港大醫學院各有兩代表,估計不支持新方案。中大昨表示,不認同醫學會等醫生團體的建議,他們不明白大學醫學院的實際工作性質;將醫生分等級令人感到,醫學院及衞生署醫生「低人一等」及「臨床經驗較少」,令這些醫生不受尊重。港大醫學院指任何方案應公平對待所有海外醫生,不應因服務不同機構而有別。
衞生署預計19/20年度有120個醫生職系空缺。有參與討論新方案的政府醫生協會會長李慧茵表示,現只有一名有限度註冊海外醫生在衞生署工作,該署工作已不需如醫管局要「on call 36小時」,仍不能吸引醫生,是因內部管理差,欠缺晉升及培訓機會。
■記者陳沛冰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