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利字當頭:為Dark Social準備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23日 16:35
2019年04月23日 1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
Dark Social這個詞彙,最早應該出現在2016年The Atlantic的一篇文章;但Dark Social的現象,其實一直都存在。不同年齡群組,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都會用非公開的渠道分享網上的內容,由Email到WhatsApp到微信,都屬於Dark Social的範疇。
Marketing的操作,很依賴各種追蹤程式,去發現消費者獲取和散佈資訊的渠道;但對於在Dark Social散佈的內容,追蹤程式基本上無用武之地。所以在過去兩年,Marketer對Dark Social有兩派觀點:一,用盡各種方法便利消費者公開分享,避免資訊流入Dark Social世界。二,與其任由消費者主導Dark Social論述,不如採取主動,創造可「人傳人」的感染式內容。
Dark Social其實並不暗黑,但是被用作破壞性的用途時,往往比明刀明槍的攻擊構成更大威脅。病毒式行銷在銅板的另一面,就是「病毒式抹黑」。可是對大多數抱着「打份工」心態的公關和Marketers,習慣報喜不報憂,而且病毒式傳播的內容,既無法追蹤亦無法考究,所以他們寧願掩耳盜鈴,將Dark Social上發生的事當作不存在。到事情廣泛流傳,甚至被傳媒追問時,才行禮如儀地回應。結果無論怎樣回應,流言蜚語已經破壞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價值。
坦白說,沒有可能100%防止「病毒式抹黑」,但任何稍具規模的企業,都應該有全天候在準備狀況的公關操作。另外,市面上流通的各種都市傳聞和變種,是這個年頭的Marketers和公關的持續進修課題。危機管理的精神在於Preparedness,對Dark Social上的負面訊息,亦應作如是觀。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