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穆巴拉克落台牽動多方利益,其中美國傳媒反應審慎樂觀,提出這個美國中東重要盟友出現變化,可以是危機,也可以是機遇。英國多份報章對埃及變天都表示歡迎,認為這是好比德國柏林圍牆倒下的歷史性時刻。至於區內的阿拉伯傳媒,大多以勝利姿態報道消息,認為這個親美國家,有可能與主流阿拉伯世界走近。在區內長期樹敵眾多的以色列,傳媒則傾向報道憂慮,包括放大美軍派高官到當地安撫的消息。
「一代英雄不光彩離任」
沙特的《阿拉伯新聞網》社論指出,穆巴拉克本可在一周前、甚至周四晚體面下台,但他卻在當晚電視講話耍手段,終令這戰時一代英雄不光彩地離任。
這是重要的改變時刻,1952年是軍事政變推翻王室,如今是席捲全國的人民力量令穆巴拉克屈服,軍隊只是順應時勢配合,埃及統治權現在無疑在人民手上。這是埃及真正的革命。人民正等待在9月或以前舉行大選,這將會是社會穩定的關鍵。暫時難以估計中東哪個政府,會是下一個被人民推翻的政權。但毫無疑問,埃及變天沒可能對其他國家沒有影響。
該網站有評論認為,以「中東民主綠州」自居的以色列,沒理由憂慮埃及擺脫獨裁政權,由人民當家作主。以色列沒理由期望埃及民主政府,延續昔日獨裁政府的政策,包括一些危害埃及安全的協議。
中東局勢大不同 以國變陣
最大英文報章《耶路撒冷郵報》有評論指出,埃及政局可能出現兩個局面:一是反以色列的穆斯林兄弟會主宰埃及政局,或埃及在美國影響下建立政教分離政府。若屬前者,穆斯林的政治勢力會在這區內最大的伊斯蘭國家蔓延,影響約旦等少數跟以色列友好的國家,甚至令中東伊斯蘭勢力與伊朗聯手抗衡以色列。倘埃及對加沙政策有變,以色列或要加派兵力駐守邊境,以、埃兩國反恐情報交流亦恐受阻,甚至影響以色列取道埃及的天然氣輸送。
以色列較希望埃及建立非宗教的民主政府,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而這取決於軍方立場。料新政府不欲損失美國每年15億美元援助,而尊重雙方和約。但無論局勢如何演變,中東局勢已大為不同,以色列需調整其阿拉伯政策,尋求與各國改善關係。
改變僵化阿拉伯世界良機
《華爾街日報》一篇評論指出:「埃及邁向政治自由的道路只是剛剛展開。我們預期將會有更多戲劇性事件與爭議發生。不過這次埃及政權更新,是自911事件以來改變僵化的阿拉伯世界的最好機會,埃及人民和其他朋友都應把握時機」。縱使美國和歐洲無法操控事態,仍能對埃及過渡作出影響:「對埃及下任領袖而言,民主改革的誘因可能是自由貿易協議,以及讓埃及貨自由進入美歐巿場」。
《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則主張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向埃及施壓,促使埃及邁向民主和推行「徹底民主改革」。《紐時》的報道也指,以色列、沙特和埃及是美國得以稱雄中東地區的三大支柱,因此兩國一直力挺穆氏絕非偶然,他下台恐怕對美以兩國都較為不利。
「尼羅河革命」展歷史新章
《泰晤士報》的標題宣告「歷史經已展開」,又指埃及事件好比是這個世代的德國柏林圍牆事件,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局面將從此永遠改變。《金融時報》則稱事件為「尼羅河革命」(Nile Revolution),報道着眼於當地面臨的政治不明朗因素。
《獨立報》則呼籲埃及軍方將權力交予人民。報道指出,「不幸地,根據從前的經驗,強大的軍方政權也可能跟不民主的總統一樣不願意交出權力」。
傳統左派報章《衛報》指出:「這次事件重新建立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角色,並且以埃及人民作為其道德核心。埃及在政治上可能會變得更接近土耳其,因為埃及人不單從穆巴拉克手上重建自主,亦展示了對於美國及其盟友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