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酗酒濫藥無助紓壓易成癮情緒病黃金3個月 錯失難斷尾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24日 23:35
2019年04月24日 23: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容易患上情緒病。精神科醫生指不少患者諱疾忌醫,想靠自身意志力對抗情緒問題,有人甚至借助酗酒和濫藥緩解,隨時錯過治療情緒病的黃金時間,妨礙正常生活,或受酒精及藥物影響而陷入情緒病不斷惡化的惡性循環,建議平常要保持正向思考,透過運動和良好人際關係預防患上情緒病,一旦發現有患病徵兆應立即求醫。
記者:何家朗
常見情緒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及躁鬱症等,成因包括血清素及多巴胺等腦內化學傳遞物質失調,需接受心理及藥物治療,否則會影響患者人際關係、學業表現及工作表現,患者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根據食物及衞生局推算,本港約有110萬至180萬人患有精神障礙,佔總人口15%至25%。至2015至2016年度,有22.6萬名精神病患者於公立醫院接受治療,較2011至2012年度多近4萬人。
不能僅靠意志力抗病
港怡醫院精神科名譽顧問醫生林家文表示,常有情緒病患者期望依靠自身意志力抗病,誤以為不靠治療也可痊癒,往往反而拖延病情,令學業及工作表現更差,為生活製造更多難關,進一步刺激情緒並形成惡性循環。她指,情緒病患者通常在求醫後的兩星期內可以確診患病,若把握首三個月的黃金時間接受治療,最快可在半年內消除所有症狀,但如果因誤診導致加重病情,或要使用更高劑量藥物治療,即使康復也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後遺症。
林稱,情緒病患者處理壓力和難題的能力較弱,傾向借助酗酒和濫藥等外來方法紓緩壓力,有外國研究顯示,情緒病患者對藥物上癮的機率較精神健康人士高兩倍,而至少三分一嚴重抑鬱症患者染上癮症。但她指,藥物和酒精都只能暫時緩解情緒不適,長遠而言會產生依賴,一旦無法飲酒或服藥,會陷入更加低落的情緒;患者亦會受到藥物和酒精的影響,出現消極或自殘的想法,加劇情緒問題,同樣形成惡性循環。長期濫藥甚至會造成腦功能受損,情緒病康復後仍可能出現思覺失調等病症,建議患者必須及早求醫。
要預防患上情緒病,林建議市民平常要保持正向思考,定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協助減壓,例如養成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樣有幫助,「搞好人際關係,有好嘅朋輩、家人支持,可以及時喺事情演變到好嚴重之前解決咗佢」,一旦發現情緒病徵兆應立即求醫。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