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限購、限貸、限外,加大房地產用地供應,從去年1月開始,內地房地產市場相繼經歷三波調控重拳,但2010年內地樓市表現卻頗為耐人尋味。在「史上最嚴厲」的調控重壓下,內地商品房市場量價齊升,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創下1998年內地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的歷史高位。2011年1月底,內地樓市調控再度加碼,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將「限購令」推向全國,並量化地方政府調控目標。業內人士預計,樓市將出現階段性的觀望。
官方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內地商品房銷售面積10.4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5.25萬億元人民幣,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業內人士分析,去年調控收效甚微,主要與樓市供需失衡、投資需求旺盛、保障房建設滯後,及調控政策落實不力等有關。
在今年1月的樓市調控中,進一步抑制投資性需求,加大保障房建設。與此同時,調控的行政色彩更加濃郁,進一步擴大限購城市範圍,地方調控政策落實力度加強。
樓市調控壓力 下傳地方政府
新出台的調控政策中,要求地方政府上報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樓市調控的壓力由中央傳至地方。與以往歷次調控相比,新「國八條」帶有強烈的行政干預色彩,將地方政府的責任具體量化。房地產調控已經成為一項政治任務派給了地方,地方政府在今年樓市的調控中,無疑將擔當重要角色。
「國八條」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並於第1季度向社會公布。分析人士認為,此規定不同於以往空泛的追責,地方政府將很快出台細化政策以落實調控。
根據春節前公布的「國八條」要求,尚未採取住房限購措施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購實施細則。在春節前「滬九條」細則落地後,目前北京、廣州等地方版限購細則正醞釀出台。
兩會閉幕前 難再見高價地王
目前內地有35個城市實施了限購政策。有資料顯示,這35個城市的成交面積佔內地成交面積的三分之一,成交金額的一半。在限購、信貸門檻提高、加息、稅收等高壓之下,內地樓市將出現階段性的觀望,近日一線城市樓市交易清淡,可見一斑。但有人認為將從「量變」化為「質變」,還待觀察。
在「新國八條」出台後,國土資源部隨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高價地出現。地方內部人士透露,已被「要求在『兩會』前及期間,嚴控地王出現」。相信在「兩會」閉幕之前,不會再看到樓市強強滾的態勢。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