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魑魅魍魎】聯滙末日論得啖笑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28日 06:35
2019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
有「沽空之王」之稱的對沖基金經理Kyle Bass,日前出口術唱淡港滙制度,形容香港銀行體系結餘一年跌八成值得憂慮,令港滙隨時崩潰。此番言論實以偏概全,完全忽略逾萬億元的外滙基金票據,但與其覺得大鱷無知,不如揣測他為何要攻心。
先講講Kyle Bass所提到的「冇銀用」悖論。雖然現時銀行結餘僅剩500多億元,但這並不是香港銀行體系的全部資產,皆因銀行手上持有外滙基金票據,規模逾10,000億元,萬一結餘狂跌,也可以主動把票據作為抵押品向金管局swap成港元流動資金,另一邊廂金管局又可以贖回部份票據,將之變成銀行體系結餘,香港明顯子彈充足。
至於銀行為何要把錢放在外滙基金票據,而非銀行結餘,是因為一來這些票據可以符合《巴塞爾協議III》下的銀行資本要求,二來銀行可以賺息,三來這些票據隨時可以swap成流動資金,比較靈活。
當然銀行結餘並非無用,整個概念就像current account或支票戶口,用作銀行之間互相結算,估計彼此之間每日有多少錢往來,而決定把多少錢放在這個戶口。神也是人,會估錯,何況是銀行?
萬一估錯,銀行就只有三個選擇:一是透過同業拆息(Hibor)向行家借錢,缺點是如果無人肯借,就需要畀高息,挾高Hibor;二是向金管局「貼現窗」借,利息相宜,缺點是被金管局問長問短;三是上面提到的把外滙基金票據swap成銀行結餘。
講返正題,心水清的讀者也該明白Kyle Bass唱淡理據根本不成立,當中財庫局前局長陳家強的反擊頗堪玩味,跟他上一堂「銀行知識 101」,籲大鱷好好研究銀行體系運作,了解一下香港貨幣基礎。
這些知識,你我都識,無理由大鱷唔識,所以本欄認為他實為指桑罵槐。果然,翻查新聞,Kyle Bass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向來關係密切,近日與美國前國師Stephen Bannon口徑更是一致,建議美國要對中國強硬(Play Hardball),其基金撰寫的《香港無聲的恐慌》(The Quiet Panic in Hong Kong)看起來充滿政治元素,甚至凌駕財經元素,加上在一帶一路論壇、中美談判進行之際,大鱷講呢啲,當然就是項莊舞劍。
十一少
http://fb.com/11mister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