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據上海當地電視台報道,由上海奉賢農民投保的「冬淡」(即「冬天淡季」)青菜成本保險到期,由於保險期內青菜田頭收購價跌破每500克0.35元(人民幣•下同)的成本標準,投保的農民在年前獲得200多萬元人民幣賠償。
農民投保 獲賠200萬
此前官方媒體報道,所謂的「冬淡」青菜成本價格保險,是由上海市政府推動,市財政局還為此提供了50%保費的補貼。
單獨看這則消息,的確起到保護農民利益以及農民種菜積極性的作用,也能提高農民購買保險的意識,令他們意識到保險對於降低風險的作用,也算是推動農業險的一個舉措。
近期上海媒體多次報道,由於乏人採購或採購價格過低,導致菜農愈種愈虧、愈賣愈賠,郊區農田中,大片的白菜、蘿蔔都爛在地裏。
但令人費解的是,按官方的數據,今年以來,全國各地蔬菜批發價是不斷上漲的。以商務部統計的主要大中城市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看,1月3日至9日,較前一周上漲6.2%;1月10日至16日,較上周亦上漲6.1%;到17日至23日,漲幅更擴大到12.6%。
上海今年以來持續低溫,也曾現連日大雪,氣象台還發布了暴雪預警,青菜採購價不漲反跌,批發乃至零售價卻節節攀升,農民和市民均不得利。那麼利益去了哪裏?或者說,採購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價差究竟被誰賺走了?
菜賤傷農 菜貴傷民
菜賤會傷農,菜貴又會傷民。為解決兩頭的問題,政府一邊給菜農補貼保費,一邊以行政力量調控菜價,但卻捉襟見肘:菜農即使得到賠償,本身種植虧損並未全數彌補。只有最終找「利益去了哪裏」的「元兇」,僵局才有可能打破。
高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