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連續兩天會見各醫生團體,不但未能就豁免海外醫生實習方案拉近距離,反惹起公立醫院前線醫生強烈反彈。前線醫生聯盟批評政府誣衊醫生「保護主義」,把醫生和市民推向對立面。杏林覺醒亦質問:「如果一個海外醫生連18個月嘅公立醫院臨床工作都捱唔到,咁佢哋真係適合喺香港做醫生咩?」
記者:麥志榮
醫學會等多個醫生組織日前提出微調方案,建議不論是公院、衞生署或兩間大學醫學院的海外醫生,在考試後需完成相當於在公院做滿18個月的臨床工作,才可豁免實習期。陳肇始前晚會見各醫生團體後指,此方案對海外醫生不夠吸引。
指18月臨床紓公院壓力
前線醫生聯盟昨發聲明指出,需要引入海外醫生原因是公營醫院人手不足,但若容許海外醫生可以選擇完全避開公院前線壓力,此政策既不合乎邏輯,亦無助改善公院情況。 如果「吸引」海外醫生來香港並非為紓緩公營醫院壓力,那就根本不需要急切輸入海外醫生。政府把矛頭指向公院醫生,以「公醫保護主義」而把醫生和市民推向對立面,聯盟感到極度失望。
傘後醫護組織「杏林覺醒」亦在facebook專頁上質問陳肇始,「如果局長覺得18個月嘅臨床工作唔吸引,咁佢又點樣挽留依家仲喺公營醫療系統做緊嘢嘅同事呀?如果一個海外醫生連18個月嘅公立醫院臨床工作都捱唔到,咁佢哋真係適合喺香港做醫生咩?」
陳肇始昨重申,要吸引海外醫生回流,越寬鬆和簡單的方案越具吸引力。而不論醫管局、衞生署和大學,都有醫生短缺問題,若衞生署醫生要在公院或病房工作才算臨床工作,未必適合。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批評,本港醫生企圖不斷阻攔海外醫生來港。現行醫委會選舉制度有問題,只會選出維護醫生利益的代表。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則認為,醫委會保護醫生利益,高級醫生不想有更多醫生來港爭飯碗,初級醫生不希望有人阻礙升遷,醫學會的方案看似是「打開門」,實質是將門關得更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指出,醫務委員會權力很大,若果醫生專業自主凌駕公眾利益,立法會應介入,她會按計劃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修訂《醫生註冊條例》。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麥志榮
醫學會等多個醫生組織日前提出微調方案,建議不論是公院、衞生署或兩間大學醫學院的海外醫生,在考試後需完成相當於在公院做滿18個月的臨床工作,才可豁免實習期。陳肇始前晚會見各醫生團體後指,此方案對海外醫生不夠吸引。
指18月臨床紓公院壓力
前線醫生聯盟昨發聲明指出,需要引入海外醫生原因是公營醫院人手不足,但若容許海外醫生可以選擇完全避開公院前線壓力,此政策既不合乎邏輯,亦無助改善公院情況。 如果「吸引」海外醫生來香港並非為紓緩公營醫院壓力,那就根本不需要急切輸入海外醫生。政府把矛頭指向公院醫生,以「公醫保護主義」而把醫生和市民推向對立面,聯盟感到極度失望。
傘後醫護組織「杏林覺醒」亦在facebook專頁上質問陳肇始,「如果局長覺得18個月嘅臨床工作唔吸引,咁佢又點樣挽留依家仲喺公營醫療系統做緊嘢嘅同事呀?如果一個海外醫生連18個月嘅公立醫院臨床工作都捱唔到,咁佢哋真係適合喺香港做醫生咩?」
陳肇始昨重申,要吸引海外醫生回流,越寬鬆和簡單的方案越具吸引力。而不論醫管局、衞生署和大學,都有醫生短缺問題,若衞生署醫生要在公院或病房工作才算臨床工作,未必適合。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批評,本港醫生企圖不斷阻攔海外醫生來港。現行醫委會選舉制度有問題,只會選出維護醫生利益的代表。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則認為,醫委會保護醫生利益,高級醫生不想有更多醫生來港爭飯碗,初級醫生不希望有人阻礙升遷,醫學會的方案看似是「打開門」,實質是將門關得更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指出,醫務委員會權力很大,若果醫生專業自主凌駕公眾利益,立法會應介入,她會按計劃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修訂《醫生註冊條例》。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