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經專題】婚姻≠置業 日本妹愛租樓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28日 06:35
2019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要數港式置業邏輯,「租樓等於幫業主供樓」必不可少,而日本新世代思考卻多以另一個角度出發,許多年輕人像兩位受訪者般打算長租不買,對置業泊然無感,不會將婚姻和置業放在天秤上量度。有港人投資者也因此選擇在日本買地起酒店收租,而對興建住宅發售避之則吉。
記者:陳東陽 吳美茸
解釋日本人不買樓的學說有許多,揭開《低慾望社會》細讀,故然能夠明瞭當地年輕人的心態,但總及不上㗎仔、㗎妹現身說法來得直接。笑聲銀鈴般清脆的谷口瑞稀,大學畢業數年,工作地點在大阪市中央區,距離老家一個半小時車程,所以獨個兒在市內租一間一房單位居住,省卻通勤時間。
談到夢想,谷口像少女漫畫角色般、面帶靦腆地說希望做幸福人妻,但不覺得結婚就必須買樓,認為磚頭資產不等同安全感。她邊笑邊搖搖頭,指或許父母親那輩人有這念頭,但她日後會對丈夫說租樓比較好。
一來隨心搬到不同地方為喜歡自由的谷口帶來新鮮感,二來可以住不同的新樓,搬屋在她眼裏變成件愉快事。租樓背後亦包含實際考量,「人生唔知有乜發生,可能公司會將我調去東京、又或者我鍾意咗北海道嘅男仔」。翻查資料,日本二手物業不及新樓受歡迎有其歷史影響。泡沫經濟時期,建屋求量不求質,手工參差,物業急速老化折舊,使民眾對「中古屋」有所保留,並逐漸衍生出新樓情意結。
在日本,年輕人搬離家人獨自租樓住,谷口不算特例。大阪府泉佐野市市長千代松大耕稱,當地租金佔收入水平不高,年輕人只需大約月薪五分之一來繳付房租。
谷口目前的租金支出正處市長所述水平,而她打從在大學畢業後已搬出來住,周遭同學讀大學時已搬離家園,她指身邊朋友即使在便利店、咖啡室這些地方兼職,收入也足已應付房租,鄰近學園的一房公寓月租只是約4萬日圓(約2,800港元)。
「持現金更有安全感」
新婚半年的工程師西川了太,與太太租住中央區新樓的兩房單位,租金佔夫婦收入兩成多。雖然他身邊有數位朋友都有買樓,但他不打算這樣做,將來也許會將父母的一戶建(獨立屋)改裝翻新,然後搬回去住。日本人取得按揭遠比外國人容易,且成數高、利率可低見約1厘,但西川指,向銀行取用按揭貸款即是負債,寧願現金在手更有安全感,認為房屋是居所、不是投資工具。
這說法與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觀點吻合。35歲以下的日本人,成長路上面對千瘡百孔的經濟,看着上代人一樓供三代,也就不願承擔借貸風險,喪失置業慾望。
「建酒店好過起住宅」
投資者傅忠在香港、內地、台灣、日本都有買賣物業,數年前開始購置日本物業,錢碼越買越大,由普遍分層住宅單位演變成買地建酒店。「香港個個人都要買樓,但日本後生仔會租樓,好多就算結婚都唔買樓」。今年初春時他與投資夥伴在大阪考察地皮,向記者解釋基於當地人對置業無甚熱情,「起住宅,我哋無太大信心會搵到錢,除非賣畀其他國家嘅人」。
反而他判斷日本經濟已到達谷底,且當地法制健全、開賭及奧運世博等因素,相信投資酒店贏面大過輸,加上入場門檻遠低於香港,他們兩年前購入大阪地皮興建第一間15間房的小型酒店,投資額介乎3到4億日圓(約2,100萬到2,800萬港元),未來希望可以發展更大的項目,目標是10厘以上回報。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