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今日是日本「平成」時代最後一天,回顧這30載,不安似乎是其結語:足以寫入史冊當眼處的天災,以及隨經濟泡沫爆破而來、漫長且未見盡頭的不景氣,都是平成日本人惶惶不可終日的原因。
日本民眾本應對地震見慣不怪,但發生在平成時代的兩大地震——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圖),前者導致6,434人死,後者引發海嘯、令逾1.5萬人喪命之餘,也釀成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後最駭人核災——福島核事故。
失安全感 人民難抑絕望
有指平成是「天災時代」,地震、水災、風暴和火山爆發絡繹不絕,令日本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人身安全威脅,而311大地震後,常有災區的士司機報稱接載過地震亡魂,或正好反映災民無法控制絕望情緒、只能以異於常人的思考方式排遣愁緒。研究災害社會學的日本東北學院大學教授金菱清表示,每反思平成時代結束的意義,他都期望災害可結束,讓日本重新出發。
殺戮亦令人心惶惶。奧姆真理教1995年在東京地鐵散播沙林毒氣,導致13死6,252傷,傳媒不斷報道事件、警方接連搜捕肇事者,令日本在二戰後建立的安全感逐漸褪色,自此車廂及車站均設閉路電視,車站垃圾桶亦透明。而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和其12名教徒,亦趕及在去年、平成時代結束前處死。
隨機殺人案也可稱得上是平成產物。2008年,25歲男子加藤智大將大貨車駛入東京秋葉原行人專用區人群,再下車見人就斬,造成7死10傷;2016年,神奈川縣相模原市殘疾人士院舍的19名入住者,遭院舍前職員活活刺死,事件是日本二戰後死傷最慘重的單一殺人案。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日本筑波大學教授原田隆之指,有感遭孤立、與人關係日漸疏離是無差別殺人犯的共通點,案件的隨機性亦「令人擔心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亦為平成日本帶來獨特現象——孤獨死。
打工仔靠兼職 朝不保夕
令平成日本人不安的又豈止死亡,日本二戰後經濟因電子產品出口而起飛,日經平均指數在1989年、即平成元年年底挨近39,000點高位,民眾富裕到有東京銀座晚上沒有空的士之說。可惜經濟泡沫在1990年代初爆破,內需難增、通縮等問題至今仍困擾着日本,目前日經平均指數只徘徊在21,000萬點上下。打工仔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平成時代以前成行成市的「終身聘用制」不再普遍,取而代之的是每年續約的「派遣制」,有人甚至當「飛特族」靠兼職維生,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受惠於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日本經濟近年稍有起色,但智庫「日生基礎研究所」的專家櫨浩一指,貨幣寬鬆政策不能復興經濟,日本經濟能否在「令和」時代重新振作,或取決政府會否推行真正的經濟改革。
《日本時報》/法新社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日本民眾本應對地震見慣不怪,但發生在平成時代的兩大地震——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圖),前者導致6,434人死,後者引發海嘯、令逾1.5萬人喪命之餘,也釀成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後最駭人核災——福島核事故。
失安全感 人民難抑絕望
有指平成是「天災時代」,地震、水災、風暴和火山爆發絡繹不絕,令日本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人身安全威脅,而311大地震後,常有災區的士司機報稱接載過地震亡魂,或正好反映災民無法控制絕望情緒、只能以異於常人的思考方式排遣愁緒。研究災害社會學的日本東北學院大學教授金菱清表示,每反思平成時代結束的意義,他都期望災害可結束,讓日本重新出發。
殺戮亦令人心惶惶。奧姆真理教1995年在東京地鐵散播沙林毒氣,導致13死6,252傷,傳媒不斷報道事件、警方接連搜捕肇事者,令日本在二戰後建立的安全感逐漸褪色,自此車廂及車站均設閉路電視,車站垃圾桶亦透明。而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和其12名教徒,亦趕及在去年、平成時代結束前處死。
隨機殺人案也可稱得上是平成產物。2008年,25歲男子加藤智大將大貨車駛入東京秋葉原行人專用區人群,再下車見人就斬,造成7死10傷;2016年,神奈川縣相模原市殘疾人士院舍的19名入住者,遭院舍前職員活活刺死,事件是日本二戰後死傷最慘重的單一殺人案。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日本筑波大學教授原田隆之指,有感遭孤立、與人關係日漸疏離是無差別殺人犯的共通點,案件的隨機性亦「令人擔心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亦為平成日本帶來獨特現象——孤獨死。
打工仔靠兼職 朝不保夕
令平成日本人不安的又豈止死亡,日本二戰後經濟因電子產品出口而起飛,日經平均指數在1989年、即平成元年年底挨近39,000點高位,民眾富裕到有東京銀座晚上沒有空的士之說。可惜經濟泡沫在1990年代初爆破,內需難增、通縮等問題至今仍困擾着日本,目前日經平均指數只徘徊在21,000萬點上下。打工仔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平成時代以前成行成市的「終身聘用制」不再普遍,取而代之的是每年續約的「派遣制」,有人甚至當「飛特族」靠兼職維生,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受惠於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日本經濟近年稍有起色,但智庫「日生基礎研究所」的專家櫨浩一指,貨幣寬鬆政策不能復興經濟,日本經濟能否在「令和」時代重新振作,或取決政府會否推行真正的經濟改革。
《日本時報》/法新社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