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聯文件解密五之二 當年籌千萬 支援物資單據曝光 200蒙古包振奮天安門學生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30日 08:35
2019年04月30日 0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六四30年】
晨曦初露,一個個帳篷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整齊架好,年輕學生從營中醒來,再度埋首思考運動去向—八九民運歷史照片中,帳篷色彩仍然鮮艷令人精神為之一振,但營中人已各有去向。
學聯組成的「中國民主基金」原來除了六四後營救民運人士,早於5月份學運高峯期間,已送上大量物資支援北京學生,包括5月27日送抵、購自長沙灣一間運動舖的200個蒙古包帳篷;屠城後本港大學生發起突破新聞封鎖行動,以傳真機將六四新聞傳到內地,亦有學生自告奮勇遠赴西安、蘭州等地,營救被當地公安機關扣留人士。大量物資發票、車票、IDD(長途電話)單據30年後首度曝光,見證兩地學子們為民主奮鬥、為支援同路人不怕犧牲的赤子之心。
記者:黃翠儀
「5月29日,膠水10支17元、圖文傳真機四部四萬元……」泛黃文件上巨細靡遺地記錄了一項項撥款支出,字迹秀麗。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1989年5月1日成立「中國民主基金」,旨在支援推動中國民主活動、援助民運人士,將港人熱心捐款投放到當時北京學生運動之中。民主黨秘書長張賢登當年擔任基金管理委員會財務秘書,他指基金早於支聯會成立,「成個支援運動由香港學聯同比較關心嘅學生會,例如中大學生會去做」。成立之初已構思將來會有社會人士加入管理,「係要向捐款者交代,所以呢盤數要好清楚交代」。翻查基金當年財政報告,由數十、數百元的文具、車費,到數千、數萬元的機票、手提揚聲器、圖文傳真機,單據正本大都完好保存,一份看似平常的支出紀錄,默默盛載歷史的重量。
「我哋秉承一個傳統就係,首先要掌握內地發生乜事情先,唔能夠剩係睇報道,所以我哋派代表去內地,發覺佢哋真係一場由學生自發嘅運動嚟㗎喎」。自此香港學聯決定支持北京學生,同年5月15日,學聯10多名大專學生到新華社香港分社門外靜坐及同步絕食,聲援13日起在天安門廣場開始的絕食行動。當時有份參與絕食的張賢登憶述,捐款高峯是絕食之後,「電視嗰種(北京現場)震撼畫面,喚發更多香港巿民,可能隨時就匯款到銀行戶口,其間有唔少巿民係捧住一袋錢嚟到……我試過半夜俾的士司機搖醒,話你接收呢批錢啦,呢批係我哋義載時籌嘅錢,呢類情況常有,有街巿義賣、小巴義載等等,呢個就係錢嘅來源,所以你見最後籌咗過千萬」。
商戶同情學生多提供折扣
學運持續多日,天安門廣場人數日益增多,「人多嘅時候要有組織,但係全國學聯北京學聯肯定代表唔到,因為係官方組織,當佢哋想組成學生自治組織時,我哋唔單單畀學運學生物資,而係發覺佢哋要組成一個學生自治組織,組織架構如何呢?有冇章程?」文件顯示學聯特地影印多份會章供北京學生參考,分享一個學生組織應該如何訂出章程,「你可以理解成係想學運為長遠打算,而非只係單單着眼於當時要打倒官倒、要新聞自由訴求,而係希望學生組織長期運作,喺政府體制以外形成自發組織」。
物資方面,學聯亦盡力支援。當年原本為學聯屬下機構的「學聯旅遊」,不時有交流團北上,亦有幫忙運送物資,包括運送傳真機供大學之間溝通、擴音機方便廣場通知,「部份同學(由北京)返嚟後會匯報,通常會打IDD匯報,再按需要喺香港搜羅;留守當然需要睡袋,因為廣場衞生環境幾差,而且當時北京天氣夜晚都幾凍」。學聯商討後以約八萬元購入200個睡袋及200個帳篷,委派成員並召集熱心人士攜手送物資到北京,「廣場揼唔到營釘,所以特登搜羅蒙古包,可以唔使揼釘都可以喺廣場石屎地架設」。
張指商戶對學生表示同情支持,大多提供折扣並盡快出貨,關員亦會快快放行。民運照片中常見有統一顏色及「Nikko」牌子帳篷排列於廣場上,正是由學聯所送,1989年5月26日購自長沙灣長順街15號利來工業大廈「華昇體育器材有限公司」,帳篷大大鼓舞留守學生士氣,但也惹來令到原想撤退學生繼續留守間接觸發慘劇的爭議。利來工業大廈數年前改建成D2 Place;學聯旅遊90年代亦已易手。文件中亦有一張於6月3日、上述運動舖發出的單據,以近七萬元購買250個帳篷,但中共翌日凌晨屠城,相信這批帳篷未抵京城。
六四鎮壓前,基金經費主要用於支援北京學生活動,或送上油墨、錄音機等物資支持各地不同省巿舉行大型遊行,「六四之後,學聯開始思索筆錢要點用,即係嘗試理解巿民期望如何」。
付「旅費」營救「通緝犯」
張賢登表示,當時收到消息指部份與學運相關的「通緝犯」已南下到深圳蛇口一帶,並會偷渡來港,屆時需要支付「旅費」來「贖人」,是故基金其後亦有撥款營救相關人士。同一時期也有同學稱要到西安、蘭州營救被扣留人士,「當時總之覺得,幫得到就盡量幫」,無奈救人絕非易事,文件紀錄曾顯示,1989年6月學生支援西北學生時被蘭州公安扣留,身上九萬多元現金全被沒收。
30年前是五四運動70周年,張賢登提及學聯當年曾協辦研討會,一如六四,歷史需要傳承:「我有一種歷史觀,就係今日發生嘅事,將來30年、40年、70年都可能被提起,作為一種要傳承下去嘅事;我哋冇逃避而係投入其中,相信至今仍有唔少人深受呢場學運影響;香港學生做咗我哋嗰代應該做嘅事,內地學生亦一樣,大家經歷呢段時間之後,係一世都唔會遺忘。」衝突有時,抗爭有時,甚至絕食亦有時,生於未有民主的時代,曾有一群學子義無反顧地活過。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