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乳你同行:過度診斷、還是診斷不足(Overdiagnosis or Underdiagnosis)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03日 06:35
2019年05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最近讀了一位患上乳癌的美國腫瘤科醫生的憶述。她回顧10年前,才42歲,當時美國預防服務委員會抽回40至49歲女士進行定期檢查的建議。而她卻因為有參加定期乳房X光檢查,發現一個摸不到的腫瘤,屬第一期。她慶幸及早發現,治好了癌症,還可繼續醫生的工作。她回顧環繞着定期乳房X光檢查的爭論,反對的人士說「有害無益」、「過度診斷」、「找出一些不會奪命的乳癌,浪費社會資源」。對於這些說法,她慨嘆這些負面的言論,充斥社交媒體,令不少女士卻步,不想做定期乳房檢查,而失去了早診早治的良機。


在美國預防服務委員會抽回40至49歲女士定期檢查建議的同時,她目睹乳癌發現時的直徑中位數,在過去10年上升了,數字達到超過兩厘米。而我們香港乳癌資料庫的統計,都看到定期檢查發現的乳癌直徑是1.5厘米,而自己摸到的乳癌已有2.4厘米。這反映得很清楚定期檢查及早發現乳癌的重要性。她亦引用了美國的數據,腫瘤越大及受感染淋巴數量越多,遠端復發及死亡率都會提升,由低於10%上升到50%。


她再回顧美國過去50年乳癌的死亡率,1969至89年一直高據於每10萬名有74個死亡個案,由1989至2019年這30年間,死亡率逐步減少至44個,減幅達四成。這與台灣最近發表的全民乳癌普查,減低死亡率41%,不謀而合,證明定期乳房檢查的好處。


有人話,有了乳癌普查,晚期入侵性乳癌的數字,沒有減少。相對日益上升的乳癌發病率,晚期乳癌比率其實是少了。香港現時乳癌狀況,第三、四期比率佔24%,相對有全民普查的國家,比率是14%至15%。我們能滿足於只搞好治療,而不提「及早發現,治療關鍵」嗎?


醫學日益進步,乳房X光在過去30年,亦由低電量X光片,發展到數碼化乳房X光,到今天是三維X光,不僅乳癌偵測率提高了,按壓乳房的不適亦減少了。醫學還會繼續發展,在定期乳房檢查的方法上,有研究發展簡單核共振的可能性,及血液測試乳癌細胞核酸的活動,相信在不久將來,定期乳癌普查,必定再有新突破。


如果定期乳癌普查是過度診斷,那麼對於大比率的晚期乳癌病人,我們是否診斷不足呢?「及早發現,治療關鍵」,不提診斷乳癌的方法,是否剝奪了女士們的健康選擇呢?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pollycheung@hkbcf.org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