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任中大副校推改制遇阻力 與唐君毅鬧僵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04日 19:45
2019年05月04日 19:4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余英時與香港淵源甚深,師承錢穆,是桂林街時期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其後到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擔任訪問學人,並留美任教。1973年,他返回香港新亞書院擔任院長兼中大副校長,在中大改制上遭極力反彈,後辭職回美繼續潛心研究;2006年,他獲「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
「背後整我 貼我大字報」
祖籍安徽潛山,生於天津的余英時,父親余協中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余英時歷經戰亂,直到16歲都沒有讀過整個中學學年,只靠補習及自學,終考上燕京大學;其後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打算留在國內發展。20歲時,他南下香港探望父母半年,閒時到錢穆新開辦的新亞書院讀書。他回程北上時,火車竟在廣州石龍站發生故障,余驚覺自己未能盡孝,於是折返留港侍親。他自言回港扭轉了自己命運,否則「中國之後嚐過的苦,我都要嚐一次」。
余隨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擔任訪問學人,歷史系博士畢業。1973年,他獲聘回港,擔任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大副校長,主力負責中大改制,將三個書院整合成單一制大學,當時反彈最激烈正是新亞書院,甚至有人罵他「欺師滅祖」,國學大師唐君毅更一度與余鬧得並不愉快,余曾經發火:「唐先生你在背後算計我,這個不對,我是你學生,你有甚麼問題,應該找我當面好好談,當面一句話不說,背後卻來整我,貼我大字報,這個我不能原諒。」在風波之下,余只在中大任教兩年便返回美國,先後在耶魯及普林斯頓任教,後來與唐亦冰釋前嫌。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