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腹主動脈瘤 港料2萬患者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14日 09:05
2011年02月14日 09:0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用3年時間為超過1萬名市民進行腹部超聲波檢查,推算出全港現時有超過2萬人患上香港第十一大殺手「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又叫無聲殺手,無徵狀亦無法預防,一旦爆裂而進行手術,亦有五成人會死亡。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余俊豪建議,高危一族要定期身體檢查,減低計時炸彈爆破危機。

中大於2007至2010年間,為超過1萬名無腹主動脈瘤病歷的市民進行腹部超聲波檢驗,發現96人患有腹主動脈瘤,60歲或以上患者之男女比例分別為3.44%及0.86%。根據現時60歲或以上人口數目,中大推算全港現時有超過2.6萬人患有腹主動脈瘤,但去年只有約1000名患者於公立醫院跟進病情。

腹主動脈是心臟連接下肢的主動脈,正常直徑為2厘米或以下,而腹主動脈瘤即該動脈膨脹至直徑3厘米或以上,余俊豪指腹主動脈瘤並非實質腫瘤,而是腹主動脈像吹氣球一樣隆起,一旦破裂,死亡率高達九成,五成人進行手術仍會死亡,原因是大量出血或器官已受損傷。

主動脈破裂 死亡率達九成

不過,余俊豪指腹主動脈瘤是無聲殺手,身形較瘦削的患者可能會腹部隆起,但一般情况毫無徵狀:「無信號所以非常危險」,他建議高危人士,包括60歲以上的男性、有遺傳因素、曾吸煙者,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可着醫生摸腹或超聲波檢查」。患者現時可透過進行外科手術修復血管或進行微創手術植入人造血管支架,幫助血管收縮。

「我唔覺得痛,又無發現任何徵狀」,65歲經營旅遊巴生意的歐陽輝憶述證實患上腹主動脈瘤的經過,他表示於2007年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左下腹一條血管輕微膨脹,當時身體並無異樣。經過心電圖及電腦掃描,始發現其腹主動脈一條血管超過警戒線5厘米。由於歐陽輝本身患有哮喘,擔心外科手術對肺功能及氣管造成壓力,他最後選擇進行「血管腔內修復術」。經過5天休養,歐陽輝便重過正常生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