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自由空氣】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本月4日出席在德國法蘭克福西冷畫廊(Gallerie–Peter-Sillem)舉行的個人攝影展。她表示自己到現在不願面對、承認劉曉波已經走了;並覺得丈夫所有的告別儀式都是被迫,都是演戲,都不是真實。
劉霞7個多月以來再次公開露面,她與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對談時,首度透露目前的心境。根據德國之聲中文網facebook發佈的影片,劉霞談到劉曉波時抽泣的表示,她現在還沒有辦法從這些記憶中走出來,「他基本上就是我的全部」,「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每天怎麼過的,要是如果我就一個人,我就會躺着,我不動」。劉霞說,她到德國後認識一些新朋友,他們就會找各種緣由,叫她出門,陪她上街、喝咖啡,「他們就不想讓我一個人,我一個人真的是就想躺着」。
不懂面對 每天服藥
林培瑞說劉霞是一個有愉快性格喜歡笑的人,但是要怎麼面對這些難過的經驗,劉霞只是說:「一直還是逃避、逃避,不知道怎麼面對,每天按時服藥。」她坦承其實到現在還是一直在逃避,總是不敢面對:「我不願意面對,我心裏到現在都不願承認曉波走了。跟曉波所有被迫進行的告別儀式,我覺得都是演的,都是演戲,都不是真的。」
《The New Yorker》近期則發佈了《劉霞重建藝術家身份》的評論文章,作者Nick Frisch稱一位德國書商出版了一本書,其中有政治漫畫家巴丟草的畫作,描繪了曉波的最後時刻,穿着睡衣,倚靠在劉霞的懷裏的情景。他謙卑的對劉曉波的政治殉難表示了敬意,劉霞則慘然一笑:「對我來說,他從不是哲學家。」她說:「他只是一個儍瓜。」在劉霞離開中國之前,她找到了一個舊相冊,上面有劉曉波的舊照片,這張照片長期以來一直被壓在她家大量書籍和藝術品中。劉霞帶着它去了德國,「我仍留在我離開的地方」。
須做很多事才能活着
文章作者稱劉霞已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並在發送消息的時候使用表情符號來邀請朋友參加活動。不久,她將離開她的臨時住屋,希望能夠住進永久居所。她可能會嘗試學習德語,儘管她告訴作者自己到目前為止所學的課程「還沒有進步」。「以前,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沒有任何穩定的例行公事。」劉霞補充道:「陪伴曉波是我的生命。現在,我每天必須做很多事情才能堅持下去,只為了繼續生活。」
德國之聲/Twitter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本月4日出席在德國法蘭克福西冷畫廊(Gallerie–Peter-Sillem)舉行的個人攝影展。她表示自己到現在不願面對、承認劉曉波已經走了;並覺得丈夫所有的告別儀式都是被迫,都是演戲,都不是真實。
劉霞7個多月以來再次公開露面,她與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對談時,首度透露目前的心境。根據德國之聲中文網facebook發佈的影片,劉霞談到劉曉波時抽泣的表示,她現在還沒有辦法從這些記憶中走出來,「他基本上就是我的全部」,「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每天怎麼過的,要是如果我就一個人,我就會躺着,我不動」。劉霞說,她到德國後認識一些新朋友,他們就會找各種緣由,叫她出門,陪她上街、喝咖啡,「他們就不想讓我一個人,我一個人真的是就想躺着」。
不懂面對 每天服藥
林培瑞說劉霞是一個有愉快性格喜歡笑的人,但是要怎麼面對這些難過的經驗,劉霞只是說:「一直還是逃避、逃避,不知道怎麼面對,每天按時服藥。」她坦承其實到現在還是一直在逃避,總是不敢面對:「我不願意面對,我心裏到現在都不願承認曉波走了。跟曉波所有被迫進行的告別儀式,我覺得都是演的,都是演戲,都不是真的。」
《The New Yorker》近期則發佈了《劉霞重建藝術家身份》的評論文章,作者Nick Frisch稱一位德國書商出版了一本書,其中有政治漫畫家巴丟草的畫作,描繪了曉波的最後時刻,穿着睡衣,倚靠在劉霞的懷裏的情景。他謙卑的對劉曉波的政治殉難表示了敬意,劉霞則慘然一笑:「對我來說,他從不是哲學家。」她說:「他只是一個儍瓜。」在劉霞離開中國之前,她找到了一個舊相冊,上面有劉曉波的舊照片,這張照片長期以來一直被壓在她家大量書籍和藝術品中。劉霞帶着它去了德國,「我仍留在我離開的地方」。
須做很多事才能活着
文章作者稱劉霞已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並在發送消息的時候使用表情符號來邀請朋友參加活動。不久,她將離開她的臨時住屋,希望能夠住進永久居所。她可能會嘗試學習德語,儘管她告訴作者自己到目前為止所學的課程「還沒有進步」。「以前,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沒有任何穩定的例行公事。」劉霞補充道:「陪伴曉波是我的生命。現在,我每天必須做很多事情才能堅持下去,只為了繼續生活。」
德國之聲/Twitter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