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岸專題:上微信聊天「想食壽司」「美團」即推介日式食店內地外賣App涉偷聽用戶私隱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08日 18:35
2019年05月08日 1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當打開手機的淘寶App時,會否發現「猜你喜歡」的推介商品,就是剛與親朋戚友在微信(WeChat)用語音傳訊剛討論,轉眼就在淘寶網出現「心水」貨品。在香港的討論區,就有網民引爆「恐怖!我懷疑淘寶偷聽我講嘢!」的網帖,近日內地外賣App「美團外賣」、「餓了麼」,被指偷聽和分析用戶對話。當用戶提及想吃甚麼,就會在App出現相關推薦。究竟,內地App有否安裝「語音辨別」功能偷聽用戶通話?下載內地App是否等同「出賣」私隱?《蘋果》特約記者在廣州找個案實測,揭開內地App「偷聽」手機用戶的真相。
記者:卜小惠、胡 桃
內地《IT時報》上月報道指根據讀者的投訴,過去三個月內針對兩款內地最流行的外賣App進行多次測試,發現最高有70至80%的脗合,懷疑安裝「後門」偷聽用戶咪高峯功能,然後當用戶打開App,就會看到推介相應的餐廳。不過,兩間外賣公司均否認指控。
根據《IT時報》的測試,首先點擊進入美團App,確認程式優先推薦哪些商家,然後關掉螢幕,再於WeChat與朋友聊天,討論午餐要吃日本菜,兩分鐘之後,再點擊進入美團App,發現推薦的日式料理店放在較前位置,之後記者再以其他食品為關鍵詞測試,結果情況相近。
從未搜索過已事先推介
《蘋果》記者在香港安裝「美團外賣」進行測試,嘗試在微信不斷提及「小籠包」、「漢堡」、「珍珠奶茶」,再啟用相關程式,卻沒有推薦相關產品,但當使用「智能點餐」的語音功能,等待約一小時後再啟動程式,就會出現相關食物推介。在香港進行測試並未能輸入地址、連繫地圖等功能,於是移師到廣州進行實地測試。
在廣州貿易公司工作的「80後」陳小姐表示,她與同事在下午茶會用「美團外賣」買沙律或珍珠奶茶,晚餐就會點小龍蝦。對於使用這些App偷聽手機用戶,她坦言:「我自己都深深有感觸,唔單止係點外賣呢啲情況,尤其係以前淘寶嘅時候,哪怕我即使冇搜索嗰樣嘢,佢已經事先推送畀你,真係咁啱咩?定係有其他情況呢?」她指,最近朋友建議吃沙律減肥,從來沒有在美團搜索過「沙律」,但在家中附近打開美團就出現提供沙律的食店推介,懷疑手機有可能「被偷聽」。陳小姐即時用iPhone實測,在微信跟朋友說「今晚想食壽司」,約半小時後打開「美團」發現不久就有日式食店的廣告推介。
「90後」的廣州IT男阿迅平均每月約一至兩次用「餓了麼」App叫外賣,他說:「依家啲軟件要你確定開啟呢啲功能先可以畀你使用,唔畀就用唔到,所以我都冇關注呢樣嘢。我覺得消息洩密太普遍喇,由QQ開始攞聯繫人,你嘅私隱都唔係私穩。」他在安裝手機App也沒有仔細看權限,而一般App都會永久授權,也不太知道外賣App有否竊聽,反而着重優惠多一點。他認為:「如果真係有竊聽,都會擔心銀行卡號碼、住址,呢啲訊息畀人留咗落嚟都幾令人擔心。」
在內地從事電腦程式編寫的阿良解釋,手機瀏覽畫面停留的時間都有紀錄,停留時間較長就可能是用戶比較關注的內容,還有對音頻和錄像的紀錄,「食緊嘢嗰陣話好好食,或者影到好嬲或者好開心嘅表情」,都可以一一記錄在數據庫內。
取得音頻視頻暴露生活
「當第一次裝軟件嗰陣,啲人都唔會睇,只會不停點擊下一步……其實呢樣嘢都幾危險,音、視頻都採取埋,你的生活基本上立體咁出晒嚟。」他推斷,在大數據年代,搜集這些個人資料一般不會實時進行分析,只會搜集大量數據才能進行判斷和預測,從而加強準繩度;當然,技術上是可以做到實時推送程式,譬如對飲食較有興趣,偵測到用戶很開心的表情,在人工智能不斷學習之後就會作出相應反饋。
阿良指,現在App的發展要繞過「開放授權」已不再容易,iPhone的iOS系統的確比Android系統較為安全,所有App需要放在Apple Store內有專人進行審核,而任何人則可以自行開發軟件,放在Android系統,而Apple Store有嚴格的審核程序,道理上較件應該會相對安全。
他建議,下載App時要仔細閱讀權限,如果只是一個外賣App,就要質疑為甚麼要開放咪高峯和攝像鏡頭的權限,也不要安裝非法的破解的「越獄軟件」,將自己的手機完全開放,就會容易注入一些程式的後台代碼,有機會被偷走銀行戶口資料,也不要隨意亂掃QR code,掃一掃就可以輕易偷取手機的訊息。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