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基因突變型 減低患者警覺 肺癌襲非吸煙女性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15日 06:35
2019年05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我唔食煙點解有肺癌?」不少人誤以為肺癌只與吸煙有關,非煙民患者更會有「為何是我」的疑惑。腫瘤科醫生指由基因突變引致的肺癌未必與煙草有關,非小細胞肺癌更以非煙民女性患者佔多,其中EGFR及ALK基因突變型病例最常見,患者早期病徵不明顯,到病情嚴重才有咳嗽、食慾不振及持續消瘦等不適,非吸煙患者容易因忽視病徵而延遲診斷。
記者:鍾麗霞
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2016年錄得近5,000宗新症,死亡率達26.6%,雖然男士患病風險較高,但女性及非吸煙者亦有可能患病,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指空氣污染、長期吸入燃燒中香燭煙霧或煮食油煙、吸入二手煙、遺傳及基因突變等均是致病原因。
或與遺傳有關 原因未明
鄭稱,由於非吸煙女士鮮會認為自己會患上肺癌,即使出現病徵亦未必第一時間察覺,故容易延誤診斷及治療。不吸煙肺癌的成因現時仍未完全解開,他指或與遺傳有關,數據顯示亞洲人的不吸煙肺癌個案遠較西方人高,但原因未明。
醫學界發現肺癌中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以非煙民女性佔多,除了EGFR基因突變型外,ALK基因突變型屬第二常見的肺癌驅動基因,約佔5%基因突變肺癌個案。鄭稱早期肺癌病徵不明顯,隨着腫瘤增大,會出現持續咳嗽、呼吸短促、痰中帶血、胸痛、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一般在臨床診斷和造影檢查後,考慮年齡、肺癌種類、身體狀況、病理分析和患者意願等因素再判斷治療方案,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治療基因突變肺癌時,標靶治療是主要方法,療效較化療佳及副作用較少。
患ALK基因突變肺癌患者可接受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率明顯改善。但鄭指標靶藥物會出現癌細胞耐藥性問題,大部份患者服第一代ALK標靶藥物一段時間後肺癌會復發,甚至出現腦轉移,癌細胞再次活躍,攻擊身體和腦部。第二代標靶藥物包括塞瑞替尼(Ceritinib)、阿來替尼(Alectinib)和布加替尼(Brigatinib)「入腦性」較強,能針對腦轉移問題,他稱研究顯示停用第一代ALK標靶藥後,繼續使用第二代藥物的患者,總生存期可達20.4個月;不用第二代藥或沒任何治療的患者,總生存期只有1.7個月。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