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GMT轟長和隱藏577億債務 採激進會計準則 博更高信貸評級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15日 07:53
2019年05月15日 07:53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長和(001)遭沽空機構在頭上動土。GMT Research批評長和採用激進會計準則博取更高評級,結果因收購意大利電訊商Wind Tre股權而錄得非現金盈利,以及隱藏部份資產所附帶的577億元債務等。執業資深會計師林智遠表示,收購業務時錄得非現金收入,並非匪夷所思,概念上可以「負商譽」來理解。
記者:余秉峰
據GMT在官網披露文章部份內容,指控長和在2018年年報調整Wind Tre收購交易的會計方法,配合2015年重組的後續影響,催谷公司期內盈利激增132億元或38%,又將部份資產列成「待沽售項目」,隱藏了有關資產帶有577億元的負債。GMT認為,以上非現金項目揭示了為何長和的經營現金流滯後於現金利潤,以及為何資本支出一直超過折舊和攤銷,直指長和此舉是博取市場給予更高的信貸評級,取得更低成本的融資。
然而,GMT對於支持指控的證據諱莫如深,未有列出有關盈利產生自哪個會計項目,亦沒有公開長和哪些資產有隱藏負債。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他過去有訂閱GMT的文章,但奇怪地這次收不到這篇文章全文,「不斷發散去問人(行家)攞,都攞唔到!」本報聯絡GMT,希望取得文章及了解詳情,GMT拒絕透露,「很不幸,我們只向訂閱者提供。」
長和在2018年年報提及,公司期內收購Wind Tre餘下的50%股權,成為Wind Tre的唯一股東,確認一次性重新計量及其他收益達86億元。林智遠指出,未能確認GMT作出指控的理據,目前難以判斷,但從過往收購案例來看,由於交易可以橫跨一段時期才完成,而且部份代價可據指定條款等再作調整,以致最終實付資金比原先低,造成「負商譽」,買方便有非現金收入。
林智遠舉例,假設一項資產估值10元,收購方第一階段要付5元,餘下5元則視乎資產過去一年的回報率再釐定,此時收購方在資產負債表的「應付賬」便是10元,若資產回報率未及交易條款要求,令收購方因此毋須付另外5元,有關應付賬便降至5元,損益表則錄得5元非現金收入,「(收購方)講價講得好,實際收購價比原先低,就有得入賬,呢類係『Gain on Bargain Purchase』。」林補充,進行這種入賬前,有關資產要經估價公司再估值,過程可能涉及多於一間核數師行處理。
長和:報告嚴重誤導
另外,林指資產被撥至「待沽售項目」時,亦會再作估值,並因應買方可能連同資產的部份負債一併收購的因素,令有關負債在入賬時降低。
長和昨晚回應指,此研究報告導言片面、偏頗、嚴重誤導。當中只突出非現金收益項目,但未有提及同期的非現金虧損,而兩者均符合適用會計準則等。長和又表示,絕不接受任何影射及暗示集團有任何會計違規行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