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六四30年:登台灣東吳大學講壇 學者吳仁華開六四課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16日 15:35
2019年05月16日 1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1989年六四一聲槍響,揭示中共對人民又犯下新罪行。30年來當局為掩飾罪過,不但銷毀相關史料,更禁談六四,期望從民眾大腦中抹去有關記憶。六四親歷者吳仁華流亡海外近30年,孜孜不倦收集和研究六四資料,出版多部專著,成為當今海內外研究六四最可靠資料之一。去年他又應邀赴台灣訪問開課,專講六四屠殺,吸引不少當地學子、陸生甚至陸客聽課,踐行其「六四歷史不能遺忘」之誓言。
「東吳大學邀我做訪問學者講授六四,是台灣的大學首次,意義非常重大。」六四30周年到來前,《蘋果》記者在台灣專訪吳仁華,談到他在台開課講六四,這位發誓要以研究六四為終身職業的中國流亡者相當振奮,他說:「去年5月23日第一堂課,校方準備了一個可容納40多人的教室,想不到還沒開始就坐滿了。校方馬上換了一個可容百多人的教室,最終也是座無虛席。」
吳仁華表示,他的課程名叫「六四資料研究及收集方法」,分為三部份:「八九學運」、「六四屠殺」以及「後六四」。來聽者除當地台生,也有不少大陸生,有些是從其他大學如台大、台師大等來的,甚至還有在台旅遊的陸客聞訊來聽,「這些人下課後還專門跟我打招呼,表明他們來自大陸,表示聽我講六四真相後很有感觸,因為那都是他們在大陸聞所未聞的」。
吳稱,因校方要求對課程全程錄音錄像,以做歷史資料,他和校方在開課前曾討論,考慮到六四對大陸屬敏感話題,也知道中共對在留學台灣的陸生有監控,「因為有陸生告訴我,在他們中有人專門負責監控在台陸生,向中共有關部門打小報告,這些職業學生在台灣各大學普遍存在,所以來聽課的陸生們擔心是有理由的」。
課程防中共職業學生監控
出於這個原因,校方做了特別設定,包括聽課要預約、不對媒體開放現場採訪、校方拍攝資料片時不能拍攝聽課學生、聽課學生提問的聲音要經特殊處理等,但仍有不少陸生要求免登記旁聽。「這些20左右歲的陸生都是六四後出生,即使知道六四,也是受中共宣傳的影響,所以他們來聽我的課,想了解六四,只是心理恐懼。比如進教室時躲躲閃閃,上課時不敢提問等。」
這是吳仁華告別課室講壇近30年後,再度登上大學講壇。做為六四親歷者和研究者,他透過短短三堂課,向學生們介紹了六四事件的起因過程、屠城經過,並就當前對六四討論的焦點和爭議問題做討論,包括死傷人數、開槍事實認定、軍隊鎭壓與民眾抗暴等。同時探討六四對歷史和未來的影響,令兩岸學子們眼界擴寬,腦洞大開。
兩岸學子聽課「這輩子值了」
特別是講到參與鎮壓的戒嚴部隊情況時,吳仁華更是如數家珍,包括參與的部隊和人數、各部隊執行任務的情況、以及戒嚴部隊的部署情況等。「這30年來我一直在收集六四屠城軍隊的資料,特別是這幾十年中共軍隊裁軍、改革重組,有些番號甚至取消了,再不整理就晚了。」
吳仁華表示,他自1990年流亡美國至今,最感欣慰就是能在大學講壇上介紹六四事件,「我不在乎我的書作賣出多少,也不在乎自己在外面有多大的名聲。因為當年我考入北大中文系文獻學專業時,老師第一節課就告誡,學這個專業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吳說,「但是面對兩岸學子們端坐聽我講六四研究,看到他們關心六四,我覺得我這輩子值了」。
出面邀請吳仁華來講學的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陳瑤華對《蘋果》表示,他們邀吳來講六四,是學校開辦的國際迷你課程之一,「吳老師對六四事件的研究非常深入全面,特別是他在官方全力封殺、當事人不敢現身陳述、缺乏現成文獻資料等因素下從事六四研究,取得成功經驗,非常令人欽佩。我們需要他跟我們分享經驗」。
記者在東吳大學校園隨機採訪多名台灣本地學生,他們皆表示從歷史課本上知道中國大陸的六四事件,也希望有機會旁聽吳仁華老師的六四課程。但他也表示「六四是中國人的事情,跟我們台灣沒甚麼關係」。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