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家長需承受極大壓力及責任,隨時可致情緒爆煲。臨床心理學家表示,不少SEN家長被親人指摘「唔識教」而感壓力,也有媽媽為了幫子女「追功課、做訓練」,令親子關係拉鋸,呼籲家長調節對子女的期望,多了解子女的獨特性及需要而施教。學習相關照顧技巧、夫婦有拍拖時間、找朋友傾訴及有足夠睡眠,均有助釋放壓力。
記者:梁麗兒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臨床心理學家余欣泉表示,SEN家長的壓力源頭眾多,包括與伴侶或家中長輩的照顧方針存分歧,令關係變得緊張,例如有SEN媽媽被奶奶指摘「點解要咁惡鬧個仔」、「係咪唔識教搞到個女有問題」,感到委屈及氣憤,也有家長與長輩就子女能否食糖果的問題而起爭執。
小孩鬧情緒 先離場冷靜
另一個壓力元凶則來自追學業、追功課,家長常在功課與訓練之間爭持,「好多時同仔女做晒功課都成夜晚10點、12點,唔夠時間做訓練」。臨床上不少家長求助時都感到壓力沉重、缺乏休息,覺得辛苦。
子女在大庭廣眾鬧情緒,家長掌握處理技巧可減少親子衝突、情緒失控。余舉例自閉症小孩因交通工具型號不同而拒絕上車及鬧情緒,家長可先就子女訴求表示「我明白、我理解」,然後離開現場,待他們冷靜後再解釋,或先作彈性安排,即出門前趁子女冷靜時告知,「每次坐車都有機會遇到唔同型號車輛,咩型號嘅車,我哋都要上,但係放假嘅日子,我哋最多可等兩架就要上車」,或採用一些視覺指示卡,通過代表不同情緒的圖案及顏色,教子女學習管理自己情緒。
調節期望 彈性安排學習
每個SEN孩子都不一樣及有其獨特性,余指,家長宜多了解子女的需要,避免與別人比較。親友提供種種意見或網上氾濫的資訊,應逐一篩選,以免陷入混亂及受壓。另外,建議家長就做功課或訓練作優次取捨,決定「邊樣行先」,強調現實中很難符合所有要求,適當時要調節對子女的期望。若未能追上學業,不妨與校方商量彈性安排,如減少默書或抄寫範圍、考試加時等。與子女做功課時,經常「開戰」及僵持不下,可考慮參加坊間的功課班,減少影響親子關係。
與長輩關係差也是SEN家長的大難題。余欣泉建議要放下敵對心態,明白雙方分歧出自愛孩子的心,故先好好建立與長輩關係,包括欣賞他們做的事,或虛心求教他們擅長的事。當要表達自己意見時,可先與另一半商量,了解是否同意表達的內容及方法,再找機會一起表達。
當SEN家長溝通的話題只有子女屬一大警號,可影響夫婦關係。余建議每晚睡前傾談15分鐘,話題避免談及子女,每月都安排二人拍拖的時間,以鞏固感情。另外,關於子女的重要決定,夫婦應一起商量,了解雙方背後理由,幫助達成共識。凡事要謹記初心,「諗返當初生小朋友時,係咪最想佢有健康、快樂同好品格呢?唔好將別人期望勉強加諸畀仔女身上,令大家都受壓」。若變得容易發脾氣、長期失眠、感到絕望、經常在家喊等壓力爆煲表現,甚至有意尋死或傷害小朋友,應盡快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求助。https://www.e123.hk/ElderlyPro/pages/75/
記者:梁麗兒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臨床心理學家余欣泉表示,SEN家長的壓力源頭眾多,包括與伴侶或家中長輩的照顧方針存分歧,令關係變得緊張,例如有SEN媽媽被奶奶指摘「點解要咁惡鬧個仔」、「係咪唔識教搞到個女有問題」,感到委屈及氣憤,也有家長與長輩就子女能否食糖果的問題而起爭執。
小孩鬧情緒 先離場冷靜
另一個壓力元凶則來自追學業、追功課,家長常在功課與訓練之間爭持,「好多時同仔女做晒功課都成夜晚10點、12點,唔夠時間做訓練」。臨床上不少家長求助時都感到壓力沉重、缺乏休息,覺得辛苦。
子女在大庭廣眾鬧情緒,家長掌握處理技巧可減少親子衝突、情緒失控。余舉例自閉症小孩因交通工具型號不同而拒絕上車及鬧情緒,家長可先就子女訴求表示「我明白、我理解」,然後離開現場,待他們冷靜後再解釋,或先作彈性安排,即出門前趁子女冷靜時告知,「每次坐車都有機會遇到唔同型號車輛,咩型號嘅車,我哋都要上,但係放假嘅日子,我哋最多可等兩架就要上車」,或採用一些視覺指示卡,通過代表不同情緒的圖案及顏色,教子女學習管理自己情緒。
調節期望 彈性安排學習
每個SEN孩子都不一樣及有其獨特性,余指,家長宜多了解子女的需要,避免與別人比較。親友提供種種意見或網上氾濫的資訊,應逐一篩選,以免陷入混亂及受壓。另外,建議家長就做功課或訓練作優次取捨,決定「邊樣行先」,強調現實中很難符合所有要求,適當時要調節對子女的期望。若未能追上學業,不妨與校方商量彈性安排,如減少默書或抄寫範圍、考試加時等。與子女做功課時,經常「開戰」及僵持不下,可考慮參加坊間的功課班,減少影響親子關係。
與長輩關係差也是SEN家長的大難題。余欣泉建議要放下敵對心態,明白雙方分歧出自愛孩子的心,故先好好建立與長輩關係,包括欣賞他們做的事,或虛心求教他們擅長的事。當要表達自己意見時,可先與另一半商量,了解是否同意表達的內容及方法,再找機會一起表達。
當SEN家長溝通的話題只有子女屬一大警號,可影響夫婦關係。余建議每晚睡前傾談15分鐘,話題避免談及子女,每月都安排二人拍拖的時間,以鞏固感情。另外,關於子女的重要決定,夫婦應一起商量,了解雙方背後理由,幫助達成共識。凡事要謹記初心,「諗返當初生小朋友時,係咪最想佢有健康、快樂同好品格呢?唔好將別人期望勉強加諸畀仔女身上,令大家都受壓」。若變得容易發脾氣、長期失眠、感到絕望、經常在家喊等壓力爆煲表現,甚至有意尋死或傷害小朋友,應盡快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求助。https://www.e123.hk/ElderlyPro/pages/75/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