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1917年在廣州出生的貝聿銘,生於蘇州望族,貝家在明朝已是中醫藥大戶,到清末民初又涉足金融業。貝聿銘早年隨銀行家父親貝祖貽在香港和上海居住,在上海見證25層高上海國際飯店拔地而起。他曾說:「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想做建築師。」
貝聿銘18歲赴美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畢業後先在地產商澤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的公司擔任建築部總監,在很多同學滿足於設計家庭獨立屋時,他已涉設計高樓大廈,後更成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從1966年落成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起,貝聿銘陸續得到設計觸目的公共建築合約,其中1964年獲甘迺迪總統遺孀積琪蓮挑選設計甘迺迪圖書館,更令當時剛冒出頭的貝聿銘聲名鵲起。
不過1973年波士頓漢考克大樓的玻璃幕牆脫落事件,是貝聿銘事業一大挫折,雖然專家指問題出於雙層玻璃幕牆的製造質量而非設計,但貝聿銘的公司險因事件破產。捱過這關和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爭議後,貝聿銘聲名不斷提升。
貝聿銘在晚年仍敢於接受挑戰,為設計1995年落成的克里夫蘭搖滾樂名人堂,不是搖滾樂迷的他跟《滾石》雜誌出版人四處聽搖滾音樂會。他也視設計卡塔爾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為學習另一文化的機會,為此讀先知穆罕默德傳記和遊覽世界各地著名伊斯蘭建築。
美國《紐約時報》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貝聿銘18歲赴美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畢業後先在地產商澤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的公司擔任建築部總監,在很多同學滿足於設計家庭獨立屋時,他已涉設計高樓大廈,後更成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從1966年落成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起,貝聿銘陸續得到設計觸目的公共建築合約,其中1964年獲甘迺迪總統遺孀積琪蓮挑選設計甘迺迪圖書館,更令當時剛冒出頭的貝聿銘聲名鵲起。
不過1973年波士頓漢考克大樓的玻璃幕牆脫落事件,是貝聿銘事業一大挫折,雖然專家指問題出於雙層玻璃幕牆的製造質量而非設計,但貝聿銘的公司險因事件破產。捱過這關和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爭議後,貝聿銘聲名不斷提升。
貝聿銘在晚年仍敢於接受挑戰,為設計1995年落成的克里夫蘭搖滾樂名人堂,不是搖滾樂迷的他跟《滾石》雜誌出版人四處聽搖滾音樂會。他也視設計卡塔爾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為學習另一文化的機會,為此讀先知穆罕默德傳記和遊覽世界各地著名伊斯蘭建築。
美國《紐約時報》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