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中美貿易戰升級,加上特朗普政府的封殺,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已身陷泥沼,晶片貨源問題最為嚴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本月18日受日媒訪問時放話,華為正準備自行研發晶片,即使封殺也無礙華為長期發展;他又透露華為可能會完全撤出美國市場。不過,內媒《第一財經》卻指出,內地的晶片製造業欠缺逾30萬人,培訓階梯不足,情況迫在眉睫,對任正非自信滿滿的願景猶如當頭棒喝。
任正非18日在深圳總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也是他於華為受到美國封殺後的首次訪問。他表示,華為已有所準備,會透過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等設計公司,自我研發必要的零件及技術,故美國禁令對華為業務的影響是有限的,對於華為長期前景依然樂觀,「華為的增長可能會因此放緩,但幅度將很輕微」。
任正非另提到,華為並無違法行為,不會與中興一樣去接受美國的監管。他同日接受日本電視台(日視)訪問時,更提到「華為不會在不受歡迎的國家做生意」,透露可能會完全撤出美國市場。
晶片業欠逾30萬人 培訓不足
然而,中國的晶片製造業發展緩慢是不爭事實,華為現在才起步能否擺脫對美企的依賴成疑。內地《第一財經》引述多名業內人士指,集成電路產業(製造晶片的核心技術)不僅涵蓋設計、製造、封測等,還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設備和材料等諸多產業。一間普通晶片設計公司做SoC晶片(系統單晶片)的預算隨時高達1,000萬美元(約7,850萬港元),「一旦市場定位不準,這些錢全部打水漂」。
報道指出,中國在晶片人才方面「全面短缺」。中國在建的集成電路生產線在25條以上,估計到2020年前後,中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72萬人,但現有人才存量僅40萬人,將缺32萬人。
報道提到,目前中國最好的學生都在經管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即使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的畢業生,都會轉到收入較高的金融業或互聯網業,導致嚴重的供不應求。
供應商「數年內不可能」被替代
路透社17日也援引某美國科技企業駐華消息人士指,華為目前任何一個供應商「還無法被中國產品替代,至少幾年之內不可能」。華為現所依賴的美國公司,如晶片設計軟件商益華(Cadence Design Systems)、光通訊設備商新飛通光電公司(NeoPhotonics),均累積數十年研發經驗,非現時才起步的華為可比擬。一位已退休的英特爾公司主管加德(Philip Gadd)更認為,即使中國人現在可製造這些設備,「我也不覺得他們能形成規模」。
此外,內地有傳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會暫停與華為交易,但聯想昨日凌晨即否認,稱華為是聯想重要客戶,末段更強調「多事之秋,共渡難關」。該名爆料網友昨已就發佈不實訊息公開道歉。
《日本經濟新聞》/《第一財經》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任正非18日在深圳總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也是他於華為受到美國封殺後的首次訪問。他表示,華為已有所準備,會透過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等設計公司,自我研發必要的零件及技術,故美國禁令對華為業務的影響是有限的,對於華為長期前景依然樂觀,「華為的增長可能會因此放緩,但幅度將很輕微」。
任正非另提到,華為並無違法行為,不會與中興一樣去接受美國的監管。他同日接受日本電視台(日視)訪問時,更提到「華為不會在不受歡迎的國家做生意」,透露可能會完全撤出美國市場。
晶片業欠逾30萬人 培訓不足
然而,中國的晶片製造業發展緩慢是不爭事實,華為現在才起步能否擺脫對美企的依賴成疑。內地《第一財經》引述多名業內人士指,集成電路產業(製造晶片的核心技術)不僅涵蓋設計、製造、封測等,還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設備和材料等諸多產業。一間普通晶片設計公司做SoC晶片(系統單晶片)的預算隨時高達1,000萬美元(約7,850萬港元),「一旦市場定位不準,這些錢全部打水漂」。
報道指出,中國在晶片人才方面「全面短缺」。中國在建的集成電路生產線在25條以上,估計到2020年前後,中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72萬人,但現有人才存量僅40萬人,將缺32萬人。
報道提到,目前中國最好的學生都在經管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即使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的畢業生,都會轉到收入較高的金融業或互聯網業,導致嚴重的供不應求。
供應商「數年內不可能」被替代
路透社17日也援引某美國科技企業駐華消息人士指,華為目前任何一個供應商「還無法被中國產品替代,至少幾年之內不可能」。華為現所依賴的美國公司,如晶片設計軟件商益華(Cadence Design Systems)、光通訊設備商新飛通光電公司(NeoPhotonics),均累積數十年研發經驗,非現時才起步的華為可比擬。一位已退休的英特爾公司主管加德(Philip Gadd)更認為,即使中國人現在可製造這些設備,「我也不覺得他們能形成規模」。
此外,內地有傳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會暫停與華為交易,但聯想昨日凌晨即否認,稱華為是聯想重要客戶,末段更強調「多事之秋,共渡難關」。該名爆料網友昨已就發佈不實訊息公開道歉。
《日本經濟新聞》/《第一財經》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