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岸專題:反擊美文明衝突論 搬出「命運共同體」概念習硬銷「中華文明」弄巧反拙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23日 04:35
2019年05月23日 04: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右翼文化保守主義抬頭,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Kiron Skinner)早前更把近年在美國甚囂塵上的「文明衝突論」火上加油,形容美國史上首次與「不屬高加索人種(西方白人)的大國競爭」。為反擊文明衝突論,北京近年在外交舞台搬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並在上周三(15日)於北京舉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意圖把包裝成強調「和而不同」的中華文明推銷至全世界,但學者對北京此舉成效存疑。
記者:陳嘯軒
官方稱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開幕式和分場論壇,共有亞洲47個國家以及域外其他國家的政府官員和代表2,000餘人參加。但實際上與會的亞洲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只有四位,分別來自柬埔寨、新加坡、斯里蘭卡和亞美尼亞,而近年積極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希臘,則有總統帕夫洛普洛斯以「歐洲文明古國」的身份與會。
被斥國內外雙重標準
在論壇開幕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說稱「各種文明本沒有衝突」,更不點名回應美國的文明衝突論:「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而此前官方新華社亦發表國際時評,指斯金納的言論「震驚中美各界和國際社會」,批評美國一些政客「缺乏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了解」,「在當前全球深度一體化、各國相互依存的時代背景下,類似斯金納這種挑動對立和衝突的言行,毒害國際合作,只會招致雙輸。」
儘管習近平呼籲各國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但卻難掩這屆大會外國政要響應者寥寥,兼從發起倡議到正式舉辦歷時五年,一再延期的事實。早在2014年5月,習已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峯會上,首次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以推動不同文明和宗教交流和共同進步。雖然此後總理李克強以至官方《人民日報》,曾先後指中國將在2016年和2017年舉行大會,但結果兩次都「爽約」。直至今年3月,官方才宣佈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於5月舉行。
對於北京意圖促進「文明對話」來抗衡西方文化價值觀,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認為,中國要避免被指雙重標準:「如果要提出國際政治民主化的論述,它擺在國內政治又怎樣呢?在國際上要做到文明多元、平權,其實中國國內的文化和教育政策又是否真正多元、並存、開放呢?這難免要面對外界的質疑。你提出大國和小國要平等,世界文明要包容和互相尊重,都是正確的,問題是提出這個論述的本身,無論是否中國,自己是否真的做到?」
難與西方價值觀競爭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指出,中國呼籲有着鬆散文化類同的亞洲鄰國「深化文明交流互鑑」,符合自身國家利益,但這種呼籲只會在中國與亞洲各國的外交關係上升的時候才會奏效。「如果你的關係本來良好,帶出這個題目是有用的,但如果勢頭並不良好,你為甚麼還要搬出亞洲文化?」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系前教授鄭宇碩表示,北京舉辦文明對話大會,顯示北京開始建立與西方文明競爭的論述。他認為中國的一套價值觀暫難與西方競爭,但由於中國近年的經濟騰飛和借「一帶一路」倡議輸出投資,對部份發展中國家而言始終有一定吸引力。
相關新聞:美保守派學者提倡 預示中國謀取霸權地位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