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除了內地通脹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人民銀行昨日公布,1月份內地新增貸款1.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亦少於市場盛傳的1.2萬億元。此外,截至1月底,內地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7.2%,同樣低於預期的19%。分析認為,今年1月新增貸款相對去年及前年同期平穩,顯示人行調控起了作用,惟鑑於內地通脹仍然受壓,預料內地上半年的調控措施將持續緊縮。
此外,截至1月底,內地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3.6%,至26.31萬億元,流通中貨幣(M0)則同比增長42.5%至額5.81萬億元,主要由於春節因素,當月流通中貨幣增加1.35萬億元。
對於內地1月份新增貸款達1.04萬億元,分析師普遍認為,上月信貸投放未現「井噴」現象。第一上海經濟分析師項喜向本報表示,若與去年及前年內地新增貸款分別為1.62萬億及1.39萬億元比較,今年首月1.04萬億元的規模屬於「偏緊」。他續指,按照內地今年M2增速16%計算,預計內地全年新增貸款規模約為7.6萬億元,上半年信貸投放仍會趨緊。
足支持經濟增長9.5%
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發表報告指,內地貸款增長速度,由去年12月按年增長19.9%,降至上月按年增長18.3%,但1月份新增貸款1.04萬億元的規模,足以支持內地經濟增長9.5%,而有關規模未計入任何回撥至銀行資產負債表內的銀信理財合作貸款。
另一方面,《中國日報》昨日引述消息指,內地為加速利率市場化,於兩個月前推出試點計劃,允許包括招商銀行(3968)在內的部分銀行,為期限不超過5年的存款自行設定存款利率,而人行正與試點銀行研究以價格投標系統為上述存款定價。計劃主要針通常在銀行有大量定期存款的保險公司和大型企業。
不過,招行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指,該行沒有接獲短期存款利率市場化初步試點的通知,更直言有關報道內容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