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餐廳攞籌App獲騰訊力撐 THE GULU:100%香港研發 堅持本地化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27日 16:32
2019年05月27日 16:32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金融中心】外出用餐,除了預先訂座,不少人都會先用手機程式「㩒飛攞位」,減省在餐廳門外等候的時間。2014年推出市場的手機程式THE GULU,目前能遙控在1,200家食肆攞籌,當中包括美心集團旗下的酒樓餐廳,在市場上擁有領導地位。公司 2017年獲騰訊(700)斥資逾2,000萬港元入股,並派出一人進入公司董事會。THE GULU創辦人兼董事王仲俠指出,雙方理念接近,未來在業務上有不少合作空間。
王仲俠(Eric)接受專訪時透露,公司在2017年底進行第一輪融資,獲騰訊入股兩成,並派一人進入董事會,但拒絕披露作價和交易細節。
騰訊接受《金融中心》 查詢時證實,騰訊是THE GULU母公司Gorilla Group投資者之一。公司註冊處的資料則顯示,Gorilla Group在2017年11月底,獲一家名為Camphor Tree Investment Limited的公司斥資300萬美元(折合約2,340萬港元),購入公司1,250股優先股,佔公司擴大後股本兩成。以此推算,當時公司估值1.17億元。另一份資料則顯示,Gorilla Group其中一名董事為楊寶樹,跟騰訊控股國際業務副總裁同名。
夥WeChat拓外賣自取
王仲俠指,當時有不少投資者有意入股Gorilla Group,包括阿里巴巴和Google,但最終選擇了騰訊,因為雙方理念相近, 「他們是我們其中一個策略投資者,除了在金錢上的投入外,在功能上或平台上,也幫助了不少。」
雙方去年開始展開業務上的合作,例如在騰訊旗下的WeChat pay HK頁面中,其中「飲食」一欄就是直接連接到THE GULU的系統,用家可以直接在手機落單「外賣自取」以及購買飲食優惠券,兩者均可以在程式中完成支付,「這方面,我們希望自己在(電子)錢包普及化上,能當其中一個能幫忙的角色。」
雖然獲內地資金入股,但王仲俠多次強調THE GULU很「本土」,是「百分之一百在香港研發(develop)。」他分享道,曾嘗試將科研部份工序跟內地公司合作,成本只需香港四分之一,但效果並不理想,「上次的經驗是,質量未如理想,回來又要『執多次』,時間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最後不能節省時間亦省不到錢,並終止合作,研發、銷售全由香港目前33名僱員負責。
王仲俠分析,公司吸引到資金有興趣投資的原因,並不是技術門檻,「我們不是上太空的科技,用三至六個月,就能抄襲到……尤其是很多大公司,如騰訊、阿里,以他們的development power(發展能力)不是小。」
他多次強調公司「貼地」是成功關鍵, 「 很多在內地好成功的(公司),來到香港,等於我們到菲律賓或越南,也會水土不服,都需要本地化……我們是一家香港公司,所以我們本地化得比較快,而且我們的『貼地性』較強,我覺得是這個因素,令我們繼續是今日的市場領導(market leader)。」
未收支平衡 無洽新融資
公司於2011年成立,程式在2014年推出市場。王仲俠坦言,目前仍未達到收支平衡,「很多大公司,如Tesla未收支平衡,美團(3690)仍在蝕很多錢,是否要收支平衡呢?並不是我們優先處理的事情。」
至於會否引入第二輪融資,王仲俠指出,目前並沒有積極引入,亦未有相關的洽談, 但坦言不少資金也表示有興趣,「我們今天不是需要拿很多錢去『谷大』我們公司,而是尋找真正的協同效應,一些新拍檔,是否能在策略上幫忙。這方面,比錢更加重要。」至於會否上市,王仲俠多次強調目前未有計劃。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