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守護香港】
「送中」惡法殺到,昨日有逾二千名市民堅持參與六四遊行。面對惡法當前,近年身影漸減的年輕人迎難而上發聲。多名大學生表示,因惡法激起不忿,首度參與六四遊行。18歲社工系大學生郭小姐指,即使年紀輕、無經歷過30年前的六四事件,都明白「當年百五萬人上街,同六四學生爭取民主自由,到依家反送中惡法,都係見證民主倒退」。
記者:鄧溢禧
首度參與六四遊行、浸大社工學系一年級生郭小姐指,六四與港人息息相關,認為與現時反《逃犯條例》修訂一樣 ,都是爭取民主的重要進程。支聯會昨日主辦的六四遊行與民陣下月9日舉行的反送中惡法遊行,兩者並無衝突,「最後個goal(目標)都係希望有民主、希望保護香港」。
另一名浸大社工學系一年級生陳同學補充,自己支持支聯會的五大綱領,今年首度參與遊行是要向當權者反映關心六四歷史者仍不乏群眾,加上遊行主題包含反送中惡法,陳指兩宗事件清晰地反映共同敵人當前,更能激起上街情緒,「呢幾年政治情況越嚟越差,當年六四啟蒙咗唔少香港人」,年輕一代應悼念為民主付出的前人。
同樣首次參與六四遊行的民主派議員助理陳小姐指,要上街阻撓《逃犯條例》修訂通過,眼見「阿爺」、特首甚至建制派議員「打橫嚟行」,勢要將兩地融合,無奈香港最重要的三權分立,在日後通過修例後,「講一句說話都俾人的返大陸」。
母攜子上街:驚係最後一次
第五次參與六四遊行、明愛專上學院社工學系三年級生陳同學認為,六四事件與反送中惡法的共通之處,均反映當權者想將民眾噤聲。他直言接受傳媒訪問時批評當權者的言論已足以被逮捕入獄,故必須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通過。陳補充說,「就算係不同政治光譜,無可否認兩件事都不能排除『中國』呢個因素,但只要可以幫到民主發展,我哋都唔應該放棄」。
昨日不乏家長帶同子女上街。小五陳同學第四度參與六四遊行,她明言要反對送中條例,保護港人不被條例困住,「香港最高刑罰只係終身監禁,(內地)最高好似有死刑。你送到去中國都唔會有公平對待,好似死刑咁,殺咗你或者困住你一世」。另外,年僅五歲半的幼稚園學生鄺小朋友跟隨媽媽步伐參與遊行,更指勢必走畢全程;鄺母指曾讓孩子看過六四片段,但因年紀尚小還需日後教導,又稱擔心今次會成最後一次遊行,故帶他上街。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送中」惡法殺到,昨日有逾二千名市民堅持參與六四遊行。面對惡法當前,近年身影漸減的年輕人迎難而上發聲。多名大學生表示,因惡法激起不忿,首度參與六四遊行。18歲社工系大學生郭小姐指,即使年紀輕、無經歷過30年前的六四事件,都明白「當年百五萬人上街,同六四學生爭取民主自由,到依家反送中惡法,都係見證民主倒退」。
記者:鄧溢禧
首度參與六四遊行、浸大社工學系一年級生郭小姐指,六四與港人息息相關,認為與現時反《逃犯條例》修訂一樣 ,都是爭取民主的重要進程。支聯會昨日主辦的六四遊行與民陣下月9日舉行的反送中惡法遊行,兩者並無衝突,「最後個goal(目標)都係希望有民主、希望保護香港」。
另一名浸大社工學系一年級生陳同學補充,自己支持支聯會的五大綱領,今年首度參與遊行是要向當權者反映關心六四歷史者仍不乏群眾,加上遊行主題包含反送中惡法,陳指兩宗事件清晰地反映共同敵人當前,更能激起上街情緒,「呢幾年政治情況越嚟越差,當年六四啟蒙咗唔少香港人」,年輕一代應悼念為民主付出的前人。
同樣首次參與六四遊行的民主派議員助理陳小姐指,要上街阻撓《逃犯條例》修訂通過,眼見「阿爺」、特首甚至建制派議員「打橫嚟行」,勢要將兩地融合,無奈香港最重要的三權分立,在日後通過修例後,「講一句說話都俾人的返大陸」。
母攜子上街:驚係最後一次
第五次參與六四遊行、明愛專上學院社工學系三年級生陳同學認為,六四事件與反送中惡法的共通之處,均反映當權者想將民眾噤聲。他直言接受傳媒訪問時批評當權者的言論已足以被逮捕入獄,故必須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通過。陳補充說,「就算係不同政治光譜,無可否認兩件事都不能排除『中國』呢個因素,但只要可以幫到民主發展,我哋都唔應該放棄」。
昨日不乏家長帶同子女上街。小五陳同學第四度參與六四遊行,她明言要反對送中條例,保護港人不被條例困住,「香港最高刑罰只係終身監禁,(內地)最高好似有死刑。你送到去中國都唔會有公平對待,好似死刑咁,殺咗你或者困住你一世」。另外,年僅五歲半的幼稚園學生鄺小朋友跟隨媽媽步伐參與遊行,更指勢必走畢全程;鄺母指曾讓孩子看過六四片段,但因年紀尚小還需日後教導,又稱擔心今次會成最後一次遊行,故帶他上街。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