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退潮無力回岸 友人欲救無從夜潛青年葬身三門仔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28日 16:35
2019年05月28日 1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27歲青年前晚偕友人在大埔三門仔沙欄海灘浮潛捉蟹,至接近昨日凌晨零時準備回程期間遇退潮,遭潮水扯出大海遇溺,友人嘗試營救不果,走上岸高呼救命求救。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及消防員接報到場展開搜救,青年失蹤約16小時後浮出海面,當場證實經已不治。親友目睹消防蛙人將屍體抬回岸上,傷心痛哭,有女親屬情緒激動需要送院觀察。
記者:周鴻熙 劉柏麟
死者姓詹,被救回岸上時全身僵硬,身穿短袖衫褲、潛水襪及手套,手上仍握住一支電筒,在場親友見狀叫喊:「起身呀!」前晚8時許,詹偕男友人到海灘浮潛捉蟹,事發時兩人準備上岸,但正值退潮,詹疑體力不繼被潮水扯出大海,友人一度捉着他,幾乎自己也遇溺,詹瞬間失去蹤影,友人上岸求救,驚動村民報警。
捉蟹季節 專家籲先熟習環境
大批消防員到場一字排開,從岸邊走向海面搜索,蛙人則落海打撈,消防小艇在海上游弋,通宵搜救,事主多名親友在場守候,至昨晨仍未有發現,蛙人再度落海搜索,多名男女友人帶來香燭及衣紙拜祭。直至昨日下午約4時,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在半空低飛,終在離岸約100米海面發現人形物體,蛙人隨即上前撈起一具男性屍體,證實為詹姓青年。
三門仔過去多次發生潛水意外,有20年潛水經驗的Naui潛水課程總監Karf Wong表示,過去的意外主要因裝備或存氣量不足引起,若裝備充足,三門仔不算危險的潛水地方。他指該處位置方便,停車處靠近沙灘,水底是沙地。時值5、6月是最多蟹的季節,Karf Wong指:「海洋生物夜晚反應慢啲,活動力低啲,見到光線會唔郁,所以啲人鍾意夜潛,容易捉生物。」
香港技術潛水總會主席李克強提醒,夜潛必須有潛伴同行,夜潛前應在日間到場熟習環境,包括了解水面及水底的溫度和能見度,以及水流情況,亦應避免前往太深水地方。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