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六四30年】再有見證六四屠城的退伍解放軍軍官,打破緘默呼籲中共領導人承擔責任。近日出國的資深軍報女記者江林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訪問,以「好像看到自己母親遭到強暴」來形容當年軍隊在北京鎮壓民眾的暴行。她又披露軍方高層當時對調動部隊進京對付民眾出現分歧,七位將領簽署了反對戒嚴的聯名信並呈交給由鄧小平擔任主席的中央軍委。
記者:陳嘯軒
66歲的退伍解放軍中尉江林,早前在北京家中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講述塵封30年的六四記憶,「那種痛苦已經折磨我30年了。所有參與的人都應該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說出來,我覺得這樣對死者、對生者、對未來的孩子都是一個責任」。她出身軍人精英家庭,父親是將軍,從小生長在軍隊大院,早在近半個世紀前加入解放軍,成為軍報記者。報道指江已在本周離開中國,現居國外。
七將領上書反對戒嚴
當年總理李鵬在5月20日頒佈在北京市區實行戒嚴。江林說,七位將領聯署上書中央軍委反對戒嚴,「信是很簡單,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不要進城,不要向老百姓開槍」。她當年急切地想把將軍聯名信的消息散發出去,於是致電《人民日報》把信函內容讀給一名編輯,但因其中一位聯署將軍表示反對,稱此信本不打算公之於眾,報社就沒有刊載。不過,根據六四時任職《光明日報》記者的戴晴近日出版的新書《鄧小平在1989》,反對刊出聯名信的是總參謀長遲浩田,並非聯署的七位上將之一。
目睹士兵為了執行天安門清場行動、無差別向人群肆意射擊的江林稱,從未想像過軍隊會把槍口指向手無寸鐵的北京民眾,「怎麼突然一天就變天了,就是你能夠開着坦克、拿着機關槍向老百姓掃射?我想簡直是瘋了」。她憶述,她騎着單車到市區看部隊進城的情形,因為不想被認出是軍人故穿上了便服。她尾隨士兵和坦克開進市中心,匍匐在地,子彈從頭頂飛過。她在接近午夜時分到了天安門廣場附近,突然十幾名武警向她逼近,然後就被人用電棒毆打,鮮血從頭上直流。她遇襲後並沒有表明軍旅記者身份,「我今天不是解放軍,我今天就是老百姓」。
「當時的感覺,就像是看到自己母親被人強暴的那種感覺。」幾個月後她遭到審訊,隨後幾年間又因為私下寫的數百頁回憶錄而被拘捕和調查了兩次。她1990年曾寫道:「我不止一次地幻想,我穿着喪服走向了天安門,在那裏,我獻上了一束潔白的馬蹄蓮花。」她1996年正式退役,多年來一直不願講述自己的經歷,但當年在天安門廣場附近,頭上留下的疤痕,還有反覆發作的頭痛。《紐時》稱,江講述的細節獲得了她當時的上司、任職《解放軍報》記者的錢鋼證實。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陳嘯軒
66歲的退伍解放軍中尉江林,早前在北京家中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講述塵封30年的六四記憶,「那種痛苦已經折磨我30年了。所有參與的人都應該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說出來,我覺得這樣對死者、對生者、對未來的孩子都是一個責任」。她出身軍人精英家庭,父親是將軍,從小生長在軍隊大院,早在近半個世紀前加入解放軍,成為軍報記者。報道指江已在本周離開中國,現居國外。
七將領上書反對戒嚴
當年總理李鵬在5月20日頒佈在北京市區實行戒嚴。江林說,七位將領聯署上書中央軍委反對戒嚴,「信是很簡單,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不要進城,不要向老百姓開槍」。她當年急切地想把將軍聯名信的消息散發出去,於是致電《人民日報》把信函內容讀給一名編輯,但因其中一位聯署將軍表示反對,稱此信本不打算公之於眾,報社就沒有刊載。不過,根據六四時任職《光明日報》記者的戴晴近日出版的新書《鄧小平在1989》,反對刊出聯名信的是總參謀長遲浩田,並非聯署的七位上將之一。
目睹士兵為了執行天安門清場行動、無差別向人群肆意射擊的江林稱,從未想像過軍隊會把槍口指向手無寸鐵的北京民眾,「怎麼突然一天就變天了,就是你能夠開着坦克、拿着機關槍向老百姓掃射?我想簡直是瘋了」。她憶述,她騎着單車到市區看部隊進城的情形,因為不想被認出是軍人故穿上了便服。她尾隨士兵和坦克開進市中心,匍匐在地,子彈從頭頂飛過。她在接近午夜時分到了天安門廣場附近,突然十幾名武警向她逼近,然後就被人用電棒毆打,鮮血從頭上直流。她遇襲後並沒有表明軍旅記者身份,「我今天不是解放軍,我今天就是老百姓」。
「當時的感覺,就像是看到自己母親被人強暴的那種感覺。」幾個月後她遭到審訊,隨後幾年間又因為私下寫的數百頁回憶錄而被拘捕和調查了兩次。她1990年曾寫道:「我不止一次地幻想,我穿着喪服走向了天安門,在那裏,我獻上了一束潔白的馬蹄蓮花。」她1996年正式退役,多年來一直不願講述自己的經歷,但當年在天安門廣場附近,頭上留下的疤痕,還有反覆發作的頭痛。《紐時》稱,江講述的細節獲得了她當時的上司、任職《解放軍報》記者的錢鋼證實。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