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言中醫:艾灸治療婦女宮寒不孕長青網文章

2019年05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5月30日 06:35
2019年05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
凡性生活正常,並在12個月內沒有採用任何避孕措施,而婦女仍然未能成功懷孕者,已可診斷為不孕症。現今婦女多欠缺運動,喜喝冷飲,或嗜食生冷之品,傷害脾臟及腎臟,故不孕症的其中一個普遍原因是婦女之子宮受寒日久,以至陽虛寒盛,不能受孕。
中醫婦科著名經典亦有論及子宮受寒不孕,陽氣主動,主生長發育,雖然男子陽氣充足,但兩精交合於子宮時,與宮內冰寒之氣相遇,陽氣虛微,故令胞胎未能成功受孕成長。即如經典所謂:「冰寒之地,不生草本,重陰之淵,不長魚龍」,故助孕的方法多以溫腎健脾,助陽補火為大法,以散子宮內寒。
脾腎陽虛的婦女除不孕外,多見手足常覺冰冷,觸摸下腹部亦時有冰涼感覺,痛經、經血多見血塊、血色暗等月經問題,亦會伴見大便不成形、胃口不佳、面色黃、精神疲倦、頭髮乾枯等的脾虛症狀。通常配合飲食節制,少吃寒涼之品,適量運動,保持心境平和,臨床上病者多利用艾灸及配合中藥治療,月餘即覺體質好轉,體質好轉才能更易懷孕。
艾灸療法是中醫的一個特色療法,起源自久,相傳古人在用火過程中不慎灼傷皮膚,結果卻使身體其他部位的病痛得到意外減輕,其後經過反覆主動試用燒灼法來治療疾病,現今已有很多研究證實艾灸療法有效治癒多種婦科疾病。此療法是無痛的治療方法,其中一個慣用方法是利用中藥艾茸製成艾柱,在下腹部穴位進行熏灸,每次進行15至20分鐘,每星期進行3至4次,溫熱之感能直達胞宮,此舉有溫經通絡,暖宮助火之用,改善虛寒婦女體質。艾灸雖並非入侵性療法,但宜尋找專業人士進行治療。
隔周四刊出
撰文: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曾芷言醫師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