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早上6時半,鬧鐘響起,「男主人」穆德三扒兩撥的起床,快手快腳替一對1歲多、還在熟睡的龍鳳胎:小兒子「貝果」與小女兒「藍莓」沖奶,讀小三的大女兒「蛋捲」則早已梳洗換好校服,從「女主人」小釩前一晚做好放在雪櫃的全家人早餐裏,拿出自己那份,靜靜地邊吃邊看書。小釩隨後起身,和穆德依序叫醒讀幼稚園的二女兒「奶昔」和龍鳳胎。早上7時,全家人同枱吃早餐,揭開一天生活序幕。和大多數小家庭平日作息沒兩樣,雖然桌邊還有6隻貓,「人口」稍為多些,但最大不同在於穆德與小釩都是女兒身,她們是同志伴侶,2007年初透過BBS站相識交往。
撰文:黃哲民
攝影:李柏毅、侯世駿
那時28歲、在台北當幼稚園老師的小釩剛結束前一段同志戀情,到BBS女同志版廣發徵友信,從20多封來函裏,挑中當時27歲、在新竹當廚師的穆德,兩人一拍即合,隨即互許終身。2007年12月9日在新北市淡水舉行公開婚禮,二人的母親更到場相擁祝賀。小釩出生於台南市,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做過小學老師,她讀高中女校一年級時對女同學動心,「就知道自己是同志」,北上讀大學到出社會工作,交往過好幾任「女朋友」,家人對此「從不過問」,唯一的姊姊知情,但「姊姊喜歡男生,我喜歡女生」,各愛各的,姊妹倆仍很親密。穆德是台南麻豆人,父親擔任地方要職,屬於「傳統仕紳」,不諒解女兒是同志,更一度不接受小釩這個媳婦。「婚後第一次回老家過年,我們被趕出去」,之後就算碰面,穆德父親總把小釩當成空氣,「那幾年很難過」。
回到晨間餐桌上,藍莓照例最不安分,一隻叉都能玩出新花樣;貝果感冒不舒服,頻頻哭鬧扭抱;奶昔是四個小孩裏胃口最好,吃飯從不讓大人擔心。上午7時30分,蛋捲背起大包小包文具,獨自上學去。
小釩淡定說,小一上學期,穆德還會騎電單車送蛋捲去學校,從小一下學期起,蛋捲就堅持自己走路10分鐘上課,風雨無阻。只見嬌小的蛋捲隻身步行,神情自若、不疾不徐,眉宇之間彷彿在說,這樣的路程輕鬆平常,何必大驚小怪!
堅持受孕 渴望擁有下一代
蛋捲是小釩在2010年用自己的卵子跟熟悉男性友人的精子所生,因為小釩和穆德的媽媽都覺得「結了婚就要有小孩,家庭才完整!」穆德與小釩卻不知怎樣才能有小孩,因為女同志根本不可能成功收養小孩,二人雖有現成肚皮能懷胎,但怎樣受孕?小釩上網找到外國女同志行之有年、將精子用滴管注入自己陰道的「自體滴精法」,二人也找到一位20歲出頭的單身男性友人,一再保證不會洩漏私隱、更不會把小孩丟給他或要他出錢養,對方才答應捐精。喜歡小孩的小釩扛下生育重任,她得意說:「因為我比較聰明,可以遺傳給小孩!」
從女同志晉升人母,小釩辭掉做了10年的幼教工作,全職帶小孩,她對蛋捲期望很高,「我希望她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孩子,證明同志也能好好培育出孩子,所以對她要求比較嚴格,尤其是她的品行,希望她有寬大的胸懷,去適應這個多元的世界」。小釩說,蛋捲在二、三歲開始懂事以後,就知道「我來自同志家庭」。目前就讀小學三年級的蛋捲,也落落大方地接受訪問,問她知不知道自己家庭成員跟別人不同,爸媽都是女生,她點頭露出淺淺微笑說:「知道。」她說,曾在社會課告訴班上同學,「我們家是同志家庭」,我們好奇,是否有同學因此覺得奇怪、或因此欺負她,她都搖頭說沒有。
公開同志家庭身份 撇除奇異目光
她透露,曾有同學的媽媽是反同立場,但同學也沒對她怎麼樣,老師對於她的父母是同志,也沒說甚麼。對蛋捲而言,自己的家庭和別人沒甚麼兩樣,她也有爸媽,反倒是對於我們的問題覺得奇怪,「為甚麼大家都問我同一樣的問題?」。蛋捲剛去上學,穆德也跟着騎電單車出門,他在附近經營一間美式餐廳,每天一早先打開店門,接着去100公尺外的市場買菜。
上午8時多,穆德回家送老二奶昔去上課,奶昔也是小釩所生,但用的是穆德的卵子。小釩說,本就打算至少生兩個,「希望蛋捲有手足,生長在同志家庭,她一定孤單」,「希望她有伴,生個弟弟妹妹給她,是最保險!」
因為小釩無論如何排不出卵子,即使連副作用是刺激排卵的腫瘤藥也沒效,還因將近兩年不斷注射排卵藥,令身體水腫。穆德邊說邊按着小釩手臂,很不捨地說:「你看,就是整個水腫!」連他媽媽都不忍心,覺得「一個就很好了」,勸小釩別試了。小釩笑說:「這是胖不是水腫啦!」她不想放棄,剛好那時得知可去泰國做試管嬰兒,還能「A卵B懷」,更巧的是穆德有多囊體質、卵子很多,但成熟度不夠。他們越洋聯繫,決定去泰國讓穆德嘗試取卵做試管嬰兒,至於誰是捐精者,就交給一起到泰國、當時三歲多的蛋捲做最後決定。
小釩說:「我們本來選了一個大眼睛的,她不要,她選了小眼睛的!」最後做出24顆受精胚胎,為求保險,他們一次植入三顆到小釩體內,另挑十顆冰凍在泰國當地診所,以備不時之需。回台驗孕結果三中一,小釩在2014年生下奶昔。
說好只生兩個,小釩坐完月子,卻要求繼續生,引發她和穆德交往以來最嚴重的爭執,更吵了好幾次。穆德覺得生養兩個小孩已是極限。但小釩堅持:「我就是想要很多小孩!」認為當時餐廳的盈餘負擔得起,何況「胚胎放在那裏(泰國),不用也是可惜!」穆德最後妥協,但跟小釩表明這是最後一次。
2016年再次赴泰,小釩已39歲,解凍三顆胚胎一次植入,回台驗孕,竟然三顆全中!穆德哀嚎了:「我眼淚要掉下來!這就是我的命!前世太花心!」但醫生指小釩身高不到155厘米,強烈建議減胎,只留一個就好,穆德也勸說非減不可,「不然大概就是一屍四命!」
小釩了解不能勉強,卻只肯減一胎。小釩臨盆前仍卧床一個多月安胎,吃盡苦頭,2017年生下貝果、藍莓這對龍鳳胎。
除了一個人照顧四個小孩,小釩從2013年起,還抽空應邀到校園,與學生分享同志家庭生活點滴,不斷強調「同志家庭沒甚麼了不起,跟你家差不多」,被問到「為甚麼想要孩子,卻還是選擇當同志」,她總回答:「我跟同性在一起,比較舒服、比較自在,我又想生小孩,當然要想辦法生啊!」
小釩說,女同志在生育方面,確實比男同志佔優勢,她生四個孩子,醫療費用共約60萬元新台幣(約15萬港幣),男同志到國外找合法代理孕母,「一次(台幣)就要400萬元起跳(約100萬港幣)」。
小釩很不服氣反同團體鋪天蓋地抹黑同志,她強調自己和其他同志家長,都「拚了命在證明自己是合格的家長!」不理解「怎麼有人要因為一個人的性傾向,就拚命去抹黑跟污衊一個人的善良和人格!」
小釩阻止不了別人用有色眼光看她,但她的努力終於軟化了穆德父親的心,婚後第七年,穆德爸爸在2014年家族宴會中,當眾宣佈自己的大女兒(穆德)是同志、娶了一個媳婦,還生了兩個孫女。穆德對小釩很欽佩,尤其他爸爸現在會主動跟小釩傳LINE訊息,還跟朋友稱讚媳婦把孫女教得很好,「真的很厲害!」
小釩媽媽說,父母總是希望小孩幸福快樂,「不是一定要一男一女啊!正常的夫妻,也不一定幸福!」
晚上9時半,穆德打發蛋捲幫奶昔洗澡,他接着為貝果藍莓洗澡,小釩在廚房張羅明天早餐,深夜10時,四個小孩上床躺平,屋裏終於靜下來。小釩笑說:「小孩全部睡着,媽媽打卡下班!」其實她們家的生活,每天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照顧小孩,「我們沒有不一樣!」
一個名份 換來一份保障
對於台灣司法院大法官前年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應保障同志婚姻的意旨,小釩說,那時同志圈超開心!覺得大法官果然睿智!但去年公投結果,排除同婚入《民法》,二人很洩氣,不能如願讓四個小孩視為二人的婚生子女,小孩的父親欄,現在還是空白。
穆德說,雖已做伴侶註記,但法律上,他跟小釩與四個小孩等於只是「室友」,萬一出了甚麼事,他連任何文件都不能簽字,例如貝果藍莓剛出生就因呼吸窘迫送加護病房,醫護人員就對他表明「我們知道你們的狀況,必要的醫療會先做,可是同意書拿回去給媽媽(小釩媽媽)簽!」
小釩說,因為沒有婚姻保障,她和穆德現在大部份投資都登記在她名下,「至少我如果出了意外,錢是全部留給孩子」,穆德苦笑說,有人告訴他:「你最慘了!將來小釩如果怎麼了,你沒有小孩沒有錢,甚麼都沒有!」所以,他們很期待於5月24日登記結婚。
今年4月底,台南市的戶政事務所依先前的伴侶註記,主動打電話詢問轄內200多對同志伴侶,是否要在今年5月24日登記結婚,並允諾安排專人專櫃辦理,小釩與穆德覺得很貼心、很人性化,接着5月17日,台灣立法院也三讀通過行政院版同婚專法《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
穆德和陳釩24日一大早就帶着四個小孩準時到台南府東戶政事務所辦理同婚登記,陪同家人與友人給予滿滿的祝福。陳釩說,希望未來改用「雙親一雙親二」或「家長一家長二」的中性名詞,但是「爸爸」、「媽媽」不會因此消失,「因為口語稱謂,永遠不會改變」。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撰文:黃哲民
攝影:李柏毅、侯世駿
那時28歲、在台北當幼稚園老師的小釩剛結束前一段同志戀情,到BBS女同志版廣發徵友信,從20多封來函裏,挑中當時27歲、在新竹當廚師的穆德,兩人一拍即合,隨即互許終身。2007年12月9日在新北市淡水舉行公開婚禮,二人的母親更到場相擁祝賀。小釩出生於台南市,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做過小學老師,她讀高中女校一年級時對女同學動心,「就知道自己是同志」,北上讀大學到出社會工作,交往過好幾任「女朋友」,家人對此「從不過問」,唯一的姊姊知情,但「姊姊喜歡男生,我喜歡女生」,各愛各的,姊妹倆仍很親密。穆德是台南麻豆人,父親擔任地方要職,屬於「傳統仕紳」,不諒解女兒是同志,更一度不接受小釩這個媳婦。「婚後第一次回老家過年,我們被趕出去」,之後就算碰面,穆德父親總把小釩當成空氣,「那幾年很難過」。
回到晨間餐桌上,藍莓照例最不安分,一隻叉都能玩出新花樣;貝果感冒不舒服,頻頻哭鬧扭抱;奶昔是四個小孩裏胃口最好,吃飯從不讓大人擔心。上午7時30分,蛋捲背起大包小包文具,獨自上學去。
小釩淡定說,小一上學期,穆德還會騎電單車送蛋捲去學校,從小一下學期起,蛋捲就堅持自己走路10分鐘上課,風雨無阻。只見嬌小的蛋捲隻身步行,神情自若、不疾不徐,眉宇之間彷彿在說,這樣的路程輕鬆平常,何必大驚小怪!
堅持受孕 渴望擁有下一代
蛋捲是小釩在2010年用自己的卵子跟熟悉男性友人的精子所生,因為小釩和穆德的媽媽都覺得「結了婚就要有小孩,家庭才完整!」穆德與小釩卻不知怎樣才能有小孩,因為女同志根本不可能成功收養小孩,二人雖有現成肚皮能懷胎,但怎樣受孕?小釩上網找到外國女同志行之有年、將精子用滴管注入自己陰道的「自體滴精法」,二人也找到一位20歲出頭的單身男性友人,一再保證不會洩漏私隱、更不會把小孩丟給他或要他出錢養,對方才答應捐精。喜歡小孩的小釩扛下生育重任,她得意說:「因為我比較聰明,可以遺傳給小孩!」
從女同志晉升人母,小釩辭掉做了10年的幼教工作,全職帶小孩,她對蛋捲期望很高,「我希望她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孩子,證明同志也能好好培育出孩子,所以對她要求比較嚴格,尤其是她的品行,希望她有寬大的胸懷,去適應這個多元的世界」。小釩說,蛋捲在二、三歲開始懂事以後,就知道「我來自同志家庭」。目前就讀小學三年級的蛋捲,也落落大方地接受訪問,問她知不知道自己家庭成員跟別人不同,爸媽都是女生,她點頭露出淺淺微笑說:「知道。」她說,曾在社會課告訴班上同學,「我們家是同志家庭」,我們好奇,是否有同學因此覺得奇怪、或因此欺負她,她都搖頭說沒有。
公開同志家庭身份 撇除奇異目光
她透露,曾有同學的媽媽是反同立場,但同學也沒對她怎麼樣,老師對於她的父母是同志,也沒說甚麼。對蛋捲而言,自己的家庭和別人沒甚麼兩樣,她也有爸媽,反倒是對於我們的問題覺得奇怪,「為甚麼大家都問我同一樣的問題?」。蛋捲剛去上學,穆德也跟着騎電單車出門,他在附近經營一間美式餐廳,每天一早先打開店門,接着去100公尺外的市場買菜。
上午8時多,穆德回家送老二奶昔去上課,奶昔也是小釩所生,但用的是穆德的卵子。小釩說,本就打算至少生兩個,「希望蛋捲有手足,生長在同志家庭,她一定孤單」,「希望她有伴,生個弟弟妹妹給她,是最保險!」
因為小釩無論如何排不出卵子,即使連副作用是刺激排卵的腫瘤藥也沒效,還因將近兩年不斷注射排卵藥,令身體水腫。穆德邊說邊按着小釩手臂,很不捨地說:「你看,就是整個水腫!」連他媽媽都不忍心,覺得「一個就很好了」,勸小釩別試了。小釩笑說:「這是胖不是水腫啦!」她不想放棄,剛好那時得知可去泰國做試管嬰兒,還能「A卵B懷」,更巧的是穆德有多囊體質、卵子很多,但成熟度不夠。他們越洋聯繫,決定去泰國讓穆德嘗試取卵做試管嬰兒,至於誰是捐精者,就交給一起到泰國、當時三歲多的蛋捲做最後決定。
小釩說:「我們本來選了一個大眼睛的,她不要,她選了小眼睛的!」最後做出24顆受精胚胎,為求保險,他們一次植入三顆到小釩體內,另挑十顆冰凍在泰國當地診所,以備不時之需。回台驗孕結果三中一,小釩在2014年生下奶昔。
說好只生兩個,小釩坐完月子,卻要求繼續生,引發她和穆德交往以來最嚴重的爭執,更吵了好幾次。穆德覺得生養兩個小孩已是極限。但小釩堅持:「我就是想要很多小孩!」認為當時餐廳的盈餘負擔得起,何況「胚胎放在那裏(泰國),不用也是可惜!」穆德最後妥協,但跟小釩表明這是最後一次。
2016年再次赴泰,小釩已39歲,解凍三顆胚胎一次植入,回台驗孕,竟然三顆全中!穆德哀嚎了:「我眼淚要掉下來!這就是我的命!前世太花心!」但醫生指小釩身高不到155厘米,強烈建議減胎,只留一個就好,穆德也勸說非減不可,「不然大概就是一屍四命!」
小釩了解不能勉強,卻只肯減一胎。小釩臨盆前仍卧床一個多月安胎,吃盡苦頭,2017年生下貝果、藍莓這對龍鳳胎。
除了一個人照顧四個小孩,小釩從2013年起,還抽空應邀到校園,與學生分享同志家庭生活點滴,不斷強調「同志家庭沒甚麼了不起,跟你家差不多」,被問到「為甚麼想要孩子,卻還是選擇當同志」,她總回答:「我跟同性在一起,比較舒服、比較自在,我又想生小孩,當然要想辦法生啊!」
小釩說,女同志在生育方面,確實比男同志佔優勢,她生四個孩子,醫療費用共約60萬元新台幣(約15萬港幣),男同志到國外找合法代理孕母,「一次(台幣)就要400萬元起跳(約100萬港幣)」。
小釩很不服氣反同團體鋪天蓋地抹黑同志,她強調自己和其他同志家長,都「拚了命在證明自己是合格的家長!」不理解「怎麼有人要因為一個人的性傾向,就拚命去抹黑跟污衊一個人的善良和人格!」
小釩阻止不了別人用有色眼光看她,但她的努力終於軟化了穆德父親的心,婚後第七年,穆德爸爸在2014年家族宴會中,當眾宣佈自己的大女兒(穆德)是同志、娶了一個媳婦,還生了兩個孫女。穆德對小釩很欽佩,尤其他爸爸現在會主動跟小釩傳LINE訊息,還跟朋友稱讚媳婦把孫女教得很好,「真的很厲害!」
小釩媽媽說,父母總是希望小孩幸福快樂,「不是一定要一男一女啊!正常的夫妻,也不一定幸福!」
晚上9時半,穆德打發蛋捲幫奶昔洗澡,他接着為貝果藍莓洗澡,小釩在廚房張羅明天早餐,深夜10時,四個小孩上床躺平,屋裏終於靜下來。小釩笑說:「小孩全部睡着,媽媽打卡下班!」其實她們家的生活,每天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照顧小孩,「我們沒有不一樣!」
一個名份 換來一份保障
對於台灣司法院大法官前年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應保障同志婚姻的意旨,小釩說,那時同志圈超開心!覺得大法官果然睿智!但去年公投結果,排除同婚入《民法》,二人很洩氣,不能如願讓四個小孩視為二人的婚生子女,小孩的父親欄,現在還是空白。
穆德說,雖已做伴侶註記,但法律上,他跟小釩與四個小孩等於只是「室友」,萬一出了甚麼事,他連任何文件都不能簽字,例如貝果藍莓剛出生就因呼吸窘迫送加護病房,醫護人員就對他表明「我們知道你們的狀況,必要的醫療會先做,可是同意書拿回去給媽媽(小釩媽媽)簽!」
小釩說,因為沒有婚姻保障,她和穆德現在大部份投資都登記在她名下,「至少我如果出了意外,錢是全部留給孩子」,穆德苦笑說,有人告訴他:「你最慘了!將來小釩如果怎麼了,你沒有小孩沒有錢,甚麼都沒有!」所以,他們很期待於5月24日登記結婚。
今年4月底,台南市的戶政事務所依先前的伴侶註記,主動打電話詢問轄內200多對同志伴侶,是否要在今年5月24日登記結婚,並允諾安排專人專櫃辦理,小釩與穆德覺得很貼心、很人性化,接着5月17日,台灣立法院也三讀通過行政院版同婚專法《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
穆德和陳釩24日一大早就帶着四個小孩準時到台南府東戶政事務所辦理同婚登記,陪同家人與友人給予滿滿的祝福。陳釩說,希望未來改用「雙親一雙親二」或「家長一家長二」的中性名詞,但是「爸爸」、「媽媽」不會因此消失,「因為口語稱謂,永遠不會改變」。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