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昨天再度上揚,雖然成交不多,但期指買盤頗為積極。從即月期指的5分鐘圖可見,在下午3支令期指抽升的大陽燭,成交都顯著增加【圖表1】。相反回落時成交減少。暫時看來,港股繼續上升的動力存在。
昨晚美國新屋動工的數據較預期理想,執筆時美股上升。匯控(0005)在倫敦一度升上90元。巴西股市升幅再次跑贏美股,如無意外港股今天應可延續升勢。
早前筆者一直呼籲大家買跌得低殘的中資股,開始有大行出來和應。近年屢次獲選為中國股票最佳策略師的德銀馬駿,昨天轉調睇好中資股。之前他一直說通脹會是一個風險,但他昨天發出的報告,指內地的CPI(消費物價指數)最遲在今年6月會見頂,而股市會跑先3個月見底回升,所以他認為已是時候重新買入中資股,作中線投資。
德銀轉調倡買中資股
馬駿的理論是CPI一般會較M1(狹義貨幣供應)增長率遲13至16個月見頂,中國M1增長率今輪是在去年1月見頂,以此計算,即中國CPI應會在今年2月至5月之間見頂回落。另外,馬駿又指今次中國的通脹較似2004年那一次,不像2008年那一次。2004年外圍經濟在復蘇,而2008年則在崩圍。2004年中國CPI在8月見頂,中資股則在當年5月見底回升。
中央智囊巴曙松近日也指出,1、2月將會是全年通脹的階段性高點,同時也是全年政策密集度和疊加效應最為嚴厲的階段。
筆者昨天提到1月新增貸款按年減少25%,以中央目標頂多是新貸較去年減一成來看,1月的減幅已是「超標」達到。即往後減幅會較輕微,M1的按年增幅屆時便可能較1月反彈。若是如此,中資股確有機會開始築底回升。
早前飽受調控困擾的中資金融股,已見回穩。根據明報港股數據庫,中資金融股有75%的股份已升穿10天線,在34個行業中排行第2【圖表2】,顯示中資金融股正在轉強。早前筆者多番推介的平保(2318)已有表現,投資者現在是時候買入內銀股。
周二人行公布的數據還有一點值得留意,是整體存款減少了203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然相比起超過72萬億元的總數,減幅極小,但在貸款增加18.5%之下,存款卻下跌,這對貸存比率偏高的銀行會構成壓力。最近有報道指內銀近日放款的息率遠高於基準利率,反映有能力放款的銀行正在「擇肥而噬」。
上市內銀股之中,以建行(0939)、工行(1398)及農行(1288)的貸存比率最低。建行一直是筆者最喜歡的內銀股,管理層質素好。另一隻可以考慮的是農行。建行及農行市帳率已跌至1.78倍及1.61倍,具備中線持有價值,值得買入。
如果大家相博更大的反彈幅度,跌得極殘的內房股亦可以考慮,當中以龍頭股中國海外(0688)為首選。
造船訂單不俗 熔盛可吼
周一中國公布的進出口數字強勁,加上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向好,令券商紛紛調高今年中國貿易預測。早前推介的中遠太平洋(1199)已連升多天。短期內可以留意造船股。德銀指從造船業收到的消息,貨櫃輪的訂單相當不俗,早前筆者也提過,全球建造中貨櫃輪的運力僅及現有運力的25%,是2003年以來的新低,船公司都有意今年再造新船。
雖然反映乾散貨輪運費的波羅的海指數近期低迷,但散貨船的訂單仍能維持。近年如中海油(0883)這類油公司及電力公司,都自行訂購新的乾散貨船,令船廠多了一批新客。中海油便是熔盛(1101)的大客。按訂單量計算,熔盛在去年8月是全國第2大船廠。經過一輪調整之後,熔盛今年預測市盈率只有10.3倍,具備投資價值。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