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昨日在頭版顯著位置刊出署名「任理軒」的長文《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任理軒」者,「人」民日報「理」論部「宣」傳文章的普通話諧音是也。從文章刊出的規格、文章的重要性來看,與去年標榜「正本清源」的《人民日報》澄清政改的宏文作者「鄭青原」系出同源。
暗示折騰帶不來公正
「任理軒」的宏文長達8000多字,文中雖未舉任何生活中的個案實例,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是針對目前內地各種社會矛盾尖銳的現狀,力圖冷卻緩和社會氣氛的一篇奉命之作。文章結尾的這段話更意味深長:「如果個人缺乏公正之心,總想在社會分配中多佔便宜甚至不勞而獲,必然導致極端個人主義,帶來社會的非理性,使整個社會陷入無序狀態。可以肯定,如果我們個人缺乏公正之心,總是由屁股決定腦袋:當自己屬於社會不公中受損的一方時就憤憤不平、希望馬上改變;而一旦自己屬於受益的一方時則沾沾自喜,千方百計阻撓變革,那麼,實現社會公正的道路必將變得漫長而坎坷。」全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折騰帶不來社會公正」。
各階層均不滿 體制必有病
「理性」在內地的政治語彙中,是相對於激進而言,有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裏,「理性」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無論如何,「不折騰」是符合胡錦濤執政方略的。
問題是,內地各種社會矛盾的原因何在?是誰在不斷「折騰」?拆遷戶自焚,折騰的是拆遷的官府;民眾上訪,折騰的是地方政府;記者爆黑幕,是因各重貪官、奸商在折騰……
據內地網絡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佔受訪者高達70%,其中55.4%知識分子感到「弱勢」,白領則有57.8%認為自己弱勢,甚至連黨政官員有此感覺者亦有近半數。全社會各階層都不滿現狀,體制一定出了些問題。
孫嘉業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