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報昨日披露半新股澳優乳業(1717)的法國及澳洲奶粉進口商於去年3月至7月,前後7個批次共453噸嬰幼兒奶粉因質量不合格問題而被國家質檢總局退貨,但澳優從來沒有作出披露。澳優昨日透過港交所發出通告,首次承認此事,但指有關產品沒在市場流通,與食品安全無關,亦未令澳優產品的銷售和公司財務造成影響,因此認為事件非重大事項,亦不屬股價敏感資料,所以沒有披露。
2008年11月,即澳優上市前1年左右,國家質檢總局亦曾公布其進口一批重8.9噸的嬰兒奶粉含可致病的「阪崎腸桿菌」而需要退回原地。雖然該次事件的問題奶粉數量不多,但澳優於上市時的招股書上卻反而有詳細披露事件。儘管事件在內地沒有被媒體進一步發酵,但在眾多親子網站和討論區上,討論持久不息,而澳優2010年上半年業績,即出現倒退,營業額和盈利都下挫逾8%。
昨有買盤掃高 股價反升
澳優股價昨日曾再跌逾4%,低見2.39元,收市前有買盤掃高,以2.52元、反升0.8%收市。該公司下午發出公告,承認在去年3月至7月,公司供應商「有7個批次的進口奶粉被國家質檢總局要求退貨,主要原因是該批次產品不符合本公司與該供應商所議定的產品標準與食品安全無關,有關的產品已全部退回供應商,並未在市場流通。」
通告又解釋,在評估相關事件後,認為「並不影響本公司於市場上銷售的產品的質量,亦未因此對本公司產品的銷售有重大影響」,而且「亦沒有影響本公司的財務狀況。因此,本公司認為該事宜並非重大事項,亦不屬股價敏感資料,故並未於去年作出相關的披露。」澳優還表示,對於產品質量標準制定,「比中國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更加嚴格。」
其實澳優進口的奶粉出現質量問題已非首次。2008年11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於當年6月10日由湖南檢驗檢疫局驗出一批共8.9噸的「澳優能力多嬰兒免疫強化配方奶粉」,含有阪崎腸桿菌,需要退貨。
上市前有前科 招股書詳列
阪崎腸桿菌對一般成年人傷害極微,但對早產、出生體重輕的嬰兒或免疫受損嬰兒的威脅最大,可能引起腸道菌群紊亂,甚至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當時事件受到內地媒體關注,擔憂有含菌澳優奶粉流入市場,國家質檢總局其後特別發聲明,澄清該批奶粉驗出含菌後,已即時退運,未進入國內市場。
澳優在2009年澳優上市時,其招股書中有披露阪崎腸桿菌事件。招股書上提到「於往績記錄期間,本公司並無面臨任何重大產品糾紛及/或其供應商需回收或退回奶粉,因而對本公司之財務狀況或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明報記者陳子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