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支援青年向上流動一直是特區政府宣之於口的政綱,但實際上一直未見成效,「輸在起跑線」仍是香港社會悲涼的現實。政府統計處調查了全港256萬22至47歲居民,發現他們的完成大學的比例與取得高技術職業的比例,均於其家庭出身成正比。
記者:關冠麒
統計處發表《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65號報告書》,載列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進行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的主要結果。調查主要向香港居民搜集有關青年和中年人士(指在統計時為22至47歲,即於1970年至1995年出生的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的教育歷程和就業概況。在統計時,香港約有2,564,600名青年和中年人士。
議員倡提供免費大學教育
統計調查搜集關於青年和中年人士的家庭背景資料,探究青年和中年人士與其父母的社會經濟特徵的關係。結果顯示,父母完成較高教育的青年和中年人士有較大機會完成較高教育。在父親完成專上教育(學位及以上)程度的青年和中年人士中,85.2%亦達到此教育程度。至於父親完成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青年和中年人士,則只有25.4%達專上教育(學位及以上)程度。
父母在年輕時從事高技術職業組別的青年和中年人士,亦有較大機會從事高技術職業組別。在青年和中年人士15歲時其父親從事非高技術職業組別的就業青年和中年人士中,在統計時有8.9%至13.6%從事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及有26.4%至39.4%從事專業及輔助專業人員。至於父親從事高技術職業組別的就業青年和中年人士,在統計時有顯著較高比例從事經理及行政級人員(26.4%);及專業及輔助專業人員(43.2%)。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數據反映香港的跨代貧窮問題嚴重,直言「好恐怖」。他指出,過往人們相信自由經濟、市場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可以打破封建制度下講出身、講階級的情況,但數據顯示這想法已經失敗。他認為政府倚賴市場去解決教育、醫療等基本社會服務是問題的癥結。
張超雄以教育為例,香港的私立、直資、國際學校學費高昂,「有錢先有好啲質素嘅服務」,低下階層相對難以獲得優質教育。他建議政府最少應仿效部份歐洲國家,提供免費大學教育,讓大家可以在較相近的基礎下步入社會,同時不會「一畢業就一身債」。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關冠麒
統計處發表《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65號報告書》,載列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進行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的主要結果。調查主要向香港居民搜集有關青年和中年人士(指在統計時為22至47歲,即於1970年至1995年出生的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的教育歷程和就業概況。在統計時,香港約有2,564,600名青年和中年人士。
議員倡提供免費大學教育
統計調查搜集關於青年和中年人士的家庭背景資料,探究青年和中年人士與其父母的社會經濟特徵的關係。結果顯示,父母完成較高教育的青年和中年人士有較大機會完成較高教育。在父親完成專上教育(學位及以上)程度的青年和中年人士中,85.2%亦達到此教育程度。至於父親完成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青年和中年人士,則只有25.4%達專上教育(學位及以上)程度。
父母在年輕時從事高技術職業組別的青年和中年人士,亦有較大機會從事高技術職業組別。在青年和中年人士15歲時其父親從事非高技術職業組別的就業青年和中年人士中,在統計時有8.9%至13.6%從事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及有26.4%至39.4%從事專業及輔助專業人員。至於父親從事高技術職業組別的就業青年和中年人士,在統計時有顯著較高比例從事經理及行政級人員(26.4%);及專業及輔助專業人員(43.2%)。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數據反映香港的跨代貧窮問題嚴重,直言「好恐怖」。他指出,過往人們相信自由經濟、市場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可以打破封建制度下講出身、講階級的情況,但數據顯示這想法已經失敗。他認為政府倚賴市場去解決教育、醫療等基本社會服務是問題的癥結。
張超雄以教育為例,香港的私立、直資、國際學校學費高昂,「有錢先有好啲質素嘅服務」,低下階層相對難以獲得優質教育。他建議政府最少應仿效部份歐洲國家,提供免費大學教育,讓大家可以在較相近的基礎下步入社會,同時不會「一畢業就一身債」。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