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聆訊 控麻醉醫生失德
被告陳邦石,1979年在澳洲取得全科醫學士,86年於當地取得麻醉科院士資格,93年在港取得麻醉科院士,有逾25年麻醉經驗。醫委會於控罪書指出,陳邦石在手術中,未有提供足夠麻醉藥予病人,亦無執行足夠程序,確保麻醉機正常運作。
事發2006年8月26日,病人Y小姐因盲腸炎及卵巢出血,入住聖德肋撒醫院。即晚8時作全身麻醉手術,但手術期間,昏睡中的她突因劇痛醒來。她昨於聆訊憶述﹕「當時清楚聽到四周圍有人說話,感到好痛,聽到有人講﹕『過過,睇那邊』。」
她說﹕「當時四肢不能動彈,眼又不能張開,感到有東西在肚內,感到有刀『開』我的肚,又聽到有人話﹕『好多血啊!快影相!』,跟住我就暈了。」
Y小姐翌日醒來時手術已完成,她向主診醫生反映手術的情。再過一天,被告與Y小姐會面,Y小姐引述被告解釋,「每個人接受麻醉的分量都不同,她可能有麻醉回憶」。
麻醉機故障﹕指示正常 噴量不足
Y小姐06年9月向醫院索取手術報告,醫院12月回覆表示,手術當天的麻醉機發生故障,操作指示燈雖顯示運作正常,但事實是沒有噴出足夠麻醉噴霧,屬機器出問題。Y小姐其後等不到醫院進一步解釋,向醫委會投訴。
陳邦石昨作供稱,手術前,按Y小姐病情,決用麻醉藥「地氟烷」,但當時手術室只有麻醉藥「七氟烷」的專用蒸餾器(Vaporizer),遂請護士更換。等了15分鐘,護士仍未返,就決定先行為Y小姐靜脈注射麻醉。1至2分鐘後,護士終找來地氟烷蒸餾器,他請護士安裝準備使用。因為當時病人已用呼吸機呼吸,不能中途停機測試有否泄漏,陳只用目測方式檢查蒸餾器是否安裝妥當。
主診醫生見腹腔有異動揭發
其後,主診醫生把內窺鏡放入病人腹腔(肚部),發現病人腹腔有異動,懷疑病人未有接受足夠麻醉藥。陳邦石當時懷疑蒸餾器未有安裝妥,但仍只用目測,確定儀器的安全鎖鎖上及指示燈是「運作正常」的綠色。他雖發現監察熒幕沒有顯示地氟烷濃度,但無進一步求證是否有問題,只將地氟烷濃度,由正常的7%調高至12%,並為病人再作靜脈注射,讓手術繼續。醫委會主席麥列菲菲昨在聆訊中稱,懷疑病人可能有20分鐘沒有足夠的麻醉藥物。
控方專家證人、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麻醉科)艾明高教授說,地氟烷及七氟烷為常用麻醉藥,兩者藥效無大分別,質疑陳邦石為何在不能作泄漏測試下仍堅持使用地氟烷,而不用手術室已有的七氟烷。他認為,被告麻醉前,有必要仔細檢查,就如同機師起飛前要檢查所有儀器一樣。
另外,被告又承認,當日並未有將事件記錄在手術報告,只向醫院報告及其後向同業發表講座講述事故。聆訊今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