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水 西貢 遍地 小學生:媽咪唔准我摘長青網文章

2019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6月10日 06:35
2019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路邊野花不要採,路邊野菇更要小心。本港過去的野菇中毒案例,大部份皆因市民擅自於路邊採摘不知名野菇食用,豈料誤吃毒菇。《蘋果》先後於曾出現毒菇的上水北區公園及西貢馬遊塘,再次發現毒菇蹤影,兩種毒菇分別為可導致酒醉型中毒的鬼傘,以及可導致腸胃炎型的粉摺菇。


毒菇無處不在,惟大部份市民皆表示不會摘菇食用,其中常於北區公園發現野菇的唐伯伯表示:「白雪雪好大好靚㗎,通常一、兩日就唔見咗,唔敢摘嚟食,怕有毒。」


街坊鄭小姐認為,無論野菇是否有毒亦不應食用,「一個成年人,知道咩係應該做,有冇毒都唔應該亂咁食」。就讀小學的陳家兩姊妹更笑言,早前家中木凳亦曾長出菇,「睇落好好味咁,但媽咪唔准我摘,話唔食得……我哋住村屋成日見,但冇摘,基本常識啦!老師都有教野菇唔可以食㗎!」


相關新聞:社會專題:專家提醒路邊野菌不要採 誤食「小清新」毒菇 青年換肝保命

伊朗10省千人中毒

然而並非所有人皆注意食品安全。去年5月,伊朗西部10個省分逾千人進食毒野菇菌後中毒,最少三人需接受肝臟移植,另外錄得15宗死亡個案,當地主要城市克爾曼沙赫(Kermanshah)就有七名病人死亡。當地去年降雨量遠超預期,令菇菌大量生長,導致中毒案例直線上升。當地民眾指,食用野菇是當地人長久以來的習慣,商販會將採摘回來的野菇發售。


衞生部官員指,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的外觀非常相似,民眾難以區別,導致大批民眾誤食中毒;雖然衞生部門無法確定導致大規模中毒的野菇種類,但資料顯示鵝膏類毒菇遍佈伊朗。


■記者潘婉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