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與印度政府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同意在10年內撤除94%產品的關稅。日本外相前原誠司表示,日方希望以此為契機推進日印戰略伙伴關係。分析指中國經濟快速崛起,令日本與印度同時感受到威脅,對日本來說,與印度結盟可望為投資稀土開發打開方便之門。
前原誠司與到訪的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夏爾馬(Anand Sharma),昨日在東京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一旦兩國國會確認,便會自4月開始降低商品關稅。根據協定,日本向印度出口的汽車零部件、鋼鐵製品和機械等,有望在10年內實現零關稅,這將令在印度設廠的日本汽車生產商受惠;印度向日本出口的食品原料,如咖喱調味料、胡椒和茶葉等,也將被逐步取消關稅。
10年內減94%產品關稅
日本政府稱,協定將令日印互相成為對方的最大自由貿易伙伴。不過,兩國均對自身一些敏感產業作出保護,根據日方意見,大米、小麥、牛肉和豬肉等部分農畜產品不在撤銷關稅範圍內,正在大力發展汽車產業的印度,則維持對已裝配汽車的關稅。
《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家指出,與印度加強經貿合作,可助日本拓展稀土投資。稀土是電子業重要原料,中國去年減少稀土配額,引起日本恐慌。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去年10月就自貿協定達成共識時曾表示,兩國將共同合作開發稀土資源。
日本外務省發言人松永武表示,日印自貿協定未有直接觸及稀土問題,但可能有助日本企業在印度開發這種重要原材料。他透露,兩國官員在昨日舉行的雙邊會談上會談論這一問題。他表明,確保稀土及其他自然資源供應多元化,是日本政府重要任務之一。
印官:日印強硬 中國會服軟
印度是日本第12個自由貿易伙伴,兩國2009年貿易額約為107億美元,僅佔日本整體外貿額不足1%。相比之下,中日當年雙邊貿易額達2300億美元,中國是日本最大出口國。但中日之間存在涉及領土主權與歷史問題的外交衝突風險,成為日本尋求擴大經貿伙伴的誘因。此外,韓國(南韓)近年透過多項貿易協定,提升了電子產品等產業的競爭力,亦令日本意識到必須急起直追。
比起日本,印度對中國崛起的戒心更大。日本《讀賣新聞》上周報道,日本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代表團去年底訪印時,印度一些政府官員和專家指出,日印應加強合作,應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和威脅。報道引述印度前駐日大使塞斯(Aftab Seth)說﹕「我們強硬,中國就會服軟」。
新華社/法新社/華爾街日報/讀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