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今日在報章以〈外匯基金與香港的貨幣和金融穩定〉為題撰文(刊A30觀點版),提到包括財政儲備在內的外匯基金雖有過萬億元,但政府需要與香港金融體系規模相稱的財政實力,應付金融危機。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指這說法等同政府永遠擴張儲備,他認為現時港元被狙擊風險遠低於1997年,且長遠之計不應靠政府救市,而是應加強金融體系的規管。
學者:等同無止境擴儲備
陳德霖在文章中形容,08/09年金融海嘯的啟示,是當政府在金融危機出現時,有責任和有必要出手拯救出事的金融機構和市場,以維持整體金融體系的信心和穩定,而政府出手是否有效,很大程度看政府的財政實力,當金融體系愈發達和龐大,政府的救市資金便愈多。
現時外匯基金有2.2萬億港元的外幣資產,當中1.1萬億是為貨幣基礎而設的「支持組合」,以美元支付流出港元的資金,這筆資產不能輕易撥用。其餘則是外匯基金歷年投資盈餘和政府的財政儲備,合共1.2萬億港元,比10年前的7200億港元增加很多。
不過,陳德霖指香港銀行體系資產總值由10年前的6.7萬億元倍增至12.3萬億元,股票市場市值由10年前4.8萬億增至21萬億元,「沒有人能保證香港的金融系統不會受到往後全球金融巿場的動盪而再次被波及。所以我認為外匯基金必須要保持與香港金融體系規模相稱的實力,以維繫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市場信心」。他強調,由於難估量處理危機所需動用資金,現時只能盡量固本培元。
雷鼎鳴則指出,陳德霖的觀點雖沒錯,但按這觀點,政府只會永遠增大儲備,實際上政府應付金融危機所需的儲備,未必真的那麼多。他指現時炒家狙擊港元的風險已遠較97年金融風暴時低,因現時港幣流通量近4萬億元,炒家要炒到息口上升,都要花過萬億元。
至於救市,雷鼎鳴指與其靠政府荷包出錢,不如加強規管,減低銀行風險,例如加強涉及買樓等的貸款限制,或要求銀行有足夠儲備等。
新聞專輯﹕2011-12年度財政預算案
http://specials.mingpao.com/Budget201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