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路透社另一篇專題報道聲稱,維基解密獲得的美國外交密電顯示,中國在金融危機後,曾用手持的巨額美債作「外交武器」,向美國施壓。報道稱,中國主權基金掌舵人曾當面要求美國財長繞過複雜審批程序,助中國入股摩根士丹利;中國外管局高層亦曾向美方警告,美國對台軍售會招致中國公眾反對繼續購買美債。
路透社引述發自美國駐華大使館及駐港總領事館的電文指出,美國金融海嘯令中國在美投資損失慘重,中美財金高層關係一度緊張。2009年6月,蓋特納首次以美國財長身分訪華,與中國財長謝旭人及中投董事長樓繼偉等人見面,中方官員在會上坦白作出投訴。
中投促美財長助入股大摩
據當年6月17日發出的一份電文,謝旭人6月1日與蓋特納會談時,「表達了對通脹及美國預算赤字長遠能否持續的關注」。翌日樓繼偉向蓋特納透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投停止所有新投資,但有意認購摩根士丹利發行的新股,「樓繼偉詢問,聯儲局是否能迅速批准中投的申請,讓這筆投資免受美國對銀行控股公司的投資限制,因為相關豁免審批通常需要兩周時間,將令中投錯失這次機會」。
路透社稱,雖然電文沒交代蓋特納如何回應,但中投翌日便宣布購買價值12億美元的大摩股份。聯儲局一名發言人接受路透社查詢時稱,就中投此項投資,聯儲局理事會沒收到任何豁免申請。
外管局指對台售武妨買債
電文稱,中國輿論在金融海嘯後極關注當局在美國巨額投資的安全,中國財金高層因此承受壓力。2008年9月美國財政部接管兩房後,中國媒體擔心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步中投後塵蒙受重大虧蝕。外管局副局長劉佳華引述內地互聯網討論區的言論向美國官員稱﹕「中國領導層在制訂政策時,必須緊貼群眾意見。」劉佳華在2008年10月9日與美國財政部官員會面時,把美國對台軍售與中國購買美債政策相提並論,「劉注意到,美國最近宣布新對台軍售計劃,將令中國政府更難向中國公眾解釋它支持美國的政策」。
美國財政部當時派國際事務助理部長麥考密克(David McCormick)到中國拆彈,美國駐華副大使皮庫塔(Dan Piccuta)在10月29日發出的電文稱,麥考密克接觸的中方人員,「似乎都欣賞他在金融危機爆發之時仍願意到北京」。電文顯示,他試圖安撫中國官員,在 「每場會談」都強調,美方承諾向兩房各注資上千億美元,等同擔保它們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