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巴林埃及4不同 決定示威成敗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19日 05:59
2011年02月19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巴林和埃及的示威抗爭,雖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利是社交媒體來組織行動,而巴林政府目前亦效法穆巴拉克的做法,收緊國內互聯網流量),但兩者在4點上有重大差異,隨時可能成為抗爭一成(埃及)一敗(巴林)的決定因素。

憂什葉派靠攏伊朗 容許鐵腕鎮壓

兩國抗爭最關鍵的差別,在於埃及人口主要是相對同質的遜尼派,示威者對建制既得利益的不滿,不涉教派矛盾,但在巴林,情况卻是少數派遜尼派壟斷政治權力和財富,而發動示威的主流什葉派,則備受壓迫,兩者貧富懸殊巨大。這一差異,令巴林鄰國沙特以至西方國家,都擔心示威可能令什葉派影響力大增、並靠攏伊朗,因而更傾向支持或默許鐵腕鎮壓。

埃及與巴林示威抗爭的其他差異,還包括:

●埃及軍隊歷史上較受國民普遍尊重,但巴林軍方則多為遜尼派當權者的僱佣兵,得不到廣大什葉派民眾支持,被視為政權的鎮壓機器。

●與埃及不同,巴林有大量來自外國的人口,包括外勞,以及遜尼派當權者從其他國家招攬過來的遜尼派移民,以壓制什葉派人口力量。

●埃及人口逾8000萬,示威搞手不難號召萬計民眾上街;但巴林人口只有73.8萬,還有近30%是當地遜尼派、外勞和外國人(諸如美軍第5艦隊基地人員),反對派能夠動員的力量不夠浩大,較易遭到鎮壓。

MSNBC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