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十二五諮詢 民主程度勝歐美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0日 05:59
2011年02月20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表示,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是一個中國的公共決策過程,其民主程度甚至高於歐美等發達國家。他同時表示,中國並非如西方所說的「非民主」國家,只是「不是西方民主國家」。

58歲的胡鞍鋼從1985年起參加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系統地從事中國國情研究,是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他昨日在香港的一個國民教育講座上說,「現在的五年規劃是一篇大文章,作者是全國人民。」他表示,經過60年的發展,內地的五年規劃已經從過去的個人專斷、少數人決策,逐漸加入諮詢與集體決策元素,演變成公共決策。

「花錢購買公共決策」

胡鞍鋼透露,國家發改委在為籌備十二五規劃的「十一五」的中期評估期間,就委託了世界銀行等外國機構評估。在「十二五」的前期研究中,則展開了業界最大規模的公共政策集體研究,「花錢購買公共決策」,諮詢的專家上千人,研究人員上萬人,其中包括國外學者。同時,也積極向總工會、共青團、工商聯、婦聯等社會團體徵集意見,獎勵建議被採納的人,並借此鼓勵各界的建議。

胡鞍鋼指出,即使在發達國家中,性質相若的經濟規劃,也沒有如此大規模的諮詢和公眾參與。他說,雖然西方國家沒有計劃經濟,但政府也有階段性的經濟規劃,包括美國的「創新戰略」、歐盟的「2020戰略」和日本的「新增長戰略」。

胡鞍鋼認為,西方政治制度目前並不適合中國。「選舉國家領導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說,只要決策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就是可行的。同時,尋求共識、擱置爭議的討論方法,更能避免政治僵局。

明報記者 麥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