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緊縮政策 不足夠壓通脹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1日 05:59
2011年02月2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公布1月CPI資料的前後9天時間連續出招,既加貸款利率、又上調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19.5%歷史新高。雖然公告的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只漲了4.9%,較市場預期的5.1%稍低,但中央政府明顯是擔心通脹肆虐。

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這兩年人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手段。中國1月份新增貸款1.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M2增速高達17.2%,兩者都稍高於人行目標。人行自去年至今連續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估算今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以一次過凍結資金3500億元左右。經濟學者認為,人行在今年依然會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年內準備金率可能上調至23%的水平。本來加息是更慣常的緊縮貨幣政策,但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加息更不利人民幣的穩定。

QE2下 中國難獨善其身

緊縮貨幣政策只針對貨幣供應量。但中國的通脹壓力有多個來源。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鬆(QE2)讓美國貨幣供應量大增,以美國為貿易對手的新興市場都蒙受美國輸出通脹之苦。印度、巴西等金磚四國成員已在加息周期,中國貨幣雖然在國際匯市還沒有完全流通,仍然難以獨善其身。

中國經過近10年的高增長、低通脹美好環境,因金融海嘯起了質的變化。4萬億的基建開支,讓中國的貨幣供應量人為的大增(雖然美國QE1和QE2這麼嚇人)。這兩年積極發展內部消費市場,特別是補貼家電、汽車買價,人為製造額外的需求,消費物價自然水漲船高。緊急時期的應急措施,救了過去兩年的經濟,便不能避免物價上漲。農作物歉收,令近期的食品價格上漲,是短期的問題,但在這個敏感時期出現,也會引起老百姓的通脹預期。

伴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資產泡沫,也是通脹的幫兇。股市的泡沫在2008年已經爆破,現在泡沫是局限在創業板,藍籌股已回到基本面的合理價格。但樓市泡沫愈禁愈漲,中央政策與市場對着幹,異常不健康。近期9個大城市的政府發出樓市限購令,措施較前嚴厲,成效如何,有待觀察。其實要樓價回落到合理水平,只要供、需均衡。但說易行難。中央政府要大量建做經濟房,還需要一段時間,更需要地方政府配合。

平情而論,當初中央政府跟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地價政策,土地成為稀有資產、奇貨可居,已經種下中國的房產泡沫的根源。房產作為中國經濟活動最長的產業鏈,牽涉的利益群體這麼大,要動搖他們的謀生利益而不出亂子,絕不容易。

中國還有另一個通脹成因是較少討論的,就是打工仔的工資。在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勞動人民的工資是追不上經濟增長和生產力提升的幅度。根本原因是中國龐大的勞動人口,令工人工資難以提升。但這幾年勞動市場已經起了變化。農村青年不再願意離鄉背井到工廠打工。中國製造業的工資成本不可避免的大幅增加。中國的勞動力,不再廉宜。製造業如此、服務業也一樣。如此背景,通脹是易上難下的。

陳茂峰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