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英擬加息 與美國各走各路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1日 05:59
2011年02月2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與大多數預測相反的是,英倫銀行(英國央行)看來會對「債市監察者」和報章頭條專欄屈服,成為首家開始加息的G6成員國中央銀行(所謂「債券監察者」現象,是指債市投資者不滿政府貨幣或財政政策推升通脹壓力,於是罷買公債,迫使公債利率上升,侵蝕政府融資能力)。事實上,英國首次的加息,可能會早至3月。原因並不是1月份的通脹高達4%(那其實比某些預測還低了一點),而是因為英倫銀行行長金恩(Mervyn King)向英國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解釋為何過去3個月的通脹都超出了該行定下的1%至3%容忍範圍。

該公開信提及:「英倫銀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判斷是,假設央行利率按市場預期般上升,上述因素的短暫效應減弱,通脹將會回落,因此,在未來兩三年,通脹高於目標與低於目標的機會大致相等。」其中,「假設央行利率按市場預期般上升」這一句子是該行以往不曾使用的,因而泄露了玄機。

除非金恩收回他上周三的每季記者招待會的言論,否則市場預期他會在3月至5月間首次加息,之後在秋季還會加息至少兩次。

若英倫銀行計劃在5月收緊貨幣政策,那它可能認為最好即時開始。這不單是為了加強打擊通脹的效應,更是因4月新一個財政年度開始後,消費信心和商業信心會因加稅和削減公共開支已受打擊,若那時才加息,信心會受雙重壓力。

因應英國加息預期,投資者即時想到的,就是買入英鎊,沽出英國國債,但市場可能很快便有第二種想法。若事實證明英國這時收緊貨幣政策是不成熟的,經濟會重新出現衰退(我們相信有很大可能),那就是一項政策錯誤。結果將會令英鎊大跌和英國國債上升,屆時英國可能成為唯一一個主要債市其年底的孳息率比現在還要低。

若政策錯誤 英鎊將大跌

我們長期預測的英國國債的孳息率會跌至低於美國國庫券的孳息率,便可能會成為事實(我們去年曾預測,英國一就是推出進一步的寬鬆貨幣政策,不然就是陷入雙底衰退)。

英倫銀行行長金恩早前曾經承諾,會採取一切行動來保持經濟增長,包括新一輪的大規模量化寬鬆措施,這貨幣政策為英國政府的整體經濟和預算政策提供了一張安全網。

這個策略的概念是,因為政府公共開支和借貸將出現空前收縮,將令私營企業裁員和減薪,空前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和接近零的低利率可用來抵消上述衝擊。

假設英倫銀行現在真的決定收緊貨幣政策,以應付短期上升的通脹,那很難想像,英國的私人消費和投資將可抵消公營部門未來3年持續收縮,每年對GDP產生的1.5%至2%遞減作用。

據英國財政研究所表示,這次財政收縮至2013年,會令英國GDP累積收縮達7%,將會是希臘和愛爾蘭以外的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最大的開支收縮。為何金恩好像改變了原初的主意?表面看來,原因是4%的通脹已經是該行定下的2%通脹目標的兩倍,而且在未來幾個月,通脹還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通脹失控機會不大 非加息誘因

然而,深層地看,通脹急升差不多完全是因為英國上月提高了增值稅(VAT),而這是金恩強烈支持的。若扣除間接稅的影響,英國1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其實只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4%——自從2009年夏季以來,英國的CPI一直都不到3%。

英倫銀行以往曾經反覆強調,它會撇除受政策影響而出現的通脹波動,除非有證據顯示,提高增值稅這些暫時性的影響,已經引致工資上升。工資構成了貨幣政策可以控制的本地產生通脹的相當大部分。對於以服務業為主的先進國家來說,除非是工資加速上升,否則通脹是沒有可能失控的。

以現時的英國來說,工資是很難會出現螺旋形的上升。這是因為,公營事業方面已大幅裁員,留下來的公務員都要接受減薪或凍薪,私營經濟的增長則非常緩慢,近乎停滯不前。

經濟好通脹低 難兩全其美

的確,媒體常指摘英倫銀行對通脹問題手軟,並持續不能達標。可能正因為此,英倫銀行覺得被刺痛了。該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因而決定,為了其信譽,一定要劃出一條底線。

直至這星期,除了美國聯儲局之外,英倫銀行是唯一的中央銀行追求兩全其美的策略——既希望盡量提高經濟增長和就業率,同時又想令通脹受控制。聯儲局現時仍自信,這兩個目標可以同時達到。

結果是,現時全球可以見證到一個在經濟學上非常罕有的試驗。美國和英國是兩個非常相似的經濟體,產業結構相似,同樣面對過度按揭和金融行業快速膨脹的問題。由2008年底至2010年中,它們都推行非常相似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以應付金融海嘯,兩個經濟體的走勢可說是相似的。

英去年大選後 政策急轉彎

但是,在2010年6月的英國大選之後,英國和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突然間出現了差異。在經濟尚未由衰退完全復蘇過來時,英國政府已採取了差不多空前的緊縮財政政策,大幅削減公共開支。

相比之下,美國卻不理會茶黨要求削減公共開支和控制赤字的競選口號,堅持推行凱恩斯式(Keynesian)的財政政策。現在,這個對比就更加大了,因為聯儲局繼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而英倫銀行就開始進行緊縮。

英國政府的奧地利式貨幣政策會否證明是成功;美國則因為財政鬆懈而受到懲罰,有一段長時間經濟表現跑輸其他國家?還是奧巴馬政府和聯儲局成功刺激到強勁的經濟復蘇,而英國則長期陷於不景氣?美國和英國未來幾年的經濟表現比較,將會讓凱恩斯主義者和貨幣主義者的一些老掉牙的爭論。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