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香港歷史博物館花逾一年籌劃辛亥革命百周年展,將於下月2日起舉行,展期一直至5月16日,合共展出逾140套珍品,包括遠赴歐美蒐羅當地曾參與革命的華僑史料和文物,另從內地借來從未曝光的軍旗等,讓新一代認識中國歷史的重要一頁。
展覽共分7個主要部分,透過「時間長廊」形式,由清末朝廷腐敗、改革失敗,以至香港成為革命搖籃開始,再集中討論推翻皇朝和促成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等,透過展品、版畫、影片和大型圖片,帶領市民認識這段歷史。
革命重地 湖北省借出館藏
歷史博物館館長林國輝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次展覽獲湖北省博物館支持,而由於湖北省武昌屬辛亥革命重要根據地,該館館藏特別齊全,借出展品包括烈士畫像、步槍、對聯等。林國輝表示,其中一件由湖北借出、名為「十八星旗」的展品,更是100年來從未公開展出。該面旗幟高3米、闊3米,是反清湖北革命黨旗,直至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則用作湖北軍政府旗。旗幟中的18顆圓星,代表長城關內漢族居住的18個行省,寓意「把滿州人逐出關外」。他表示,市民可從旗幟中了解當時民眾思想,包括如何區分敵我,而由於旗幟珍貴,湖北博物館過往亦只曾展出複製品。
展出康有為保皇會文件
此外,歷史館又派員到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的檔案館借出文物,當中包括當年移居美國的革命華僑譚良捐出的藏品,其中一件為推行百日為新的康有為和梁啟超1900年初逃難美加時,成立保皇會的文件和展品等。
為使展覽更貼近香港市民,歷史博物館特別嘗試與本港不同革命黨後人聯絡,最終找到當時資助孫中山革命事業的香港商人李煜堂的後人,並向李氏家族借出十多件「家寶」,同樣首次展出。
李氏家族展品包括1923年孫先生在廣州重組軍政府,簽署委任李煜堂為中央財政委員會委員的任命狀,以及孫中山與部分革命黨員的合照等。林國輝表示,展覽會特設「大歷史的見證人」部分,利用李煜堂角度回顧整個歷史。博物館又特意尋找外國海報、新聞和圖片,介紹外界當年是如何報道晚清時期的中國,「期望辦一個集世界各地文物、與別不同的革命展」。
辛亥革命百周年展覽
日期:3月2日至5月16日
地點:尖沙嘴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
費用:10元(已包博物館常設展)
優惠:博物館入場證及周票持有人星期三免費入場;
全日制/高齡人士或殘疾人士半價;
20人或以上團體七折優惠
資料來源:香港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