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對非洲展新「攻勢」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1日 05:59
2011年02月2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1年新春伊始,中國外長楊潔篪和商務部長陳德銘分別出訪非洲畿內亞、摩洛哥、加納等共計八國。雖說近年來兩部一把手年初訪非已成慣例,但通過此番出訪的蛛絲馬迹可發現,適逢中非合作論壇成立後第2個十年的開局之年,中國正展開新一輪「攻勢」,力爭使雙邊經貿合作在互利共贏之上實現新的跨越。

「走出去」的最重要市場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旨在打破外部封鎖,側重構建國際舞台戰略同盟,到近10年經貿關係飛速發展,躍升至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國以迥別於當年西方列強依憑炮艦殖民非洲的獨特模式完成了另一種「征服」。

來自北京的挑戰讓將非洲視為自家「牧場」的西方感到驚訝,中國和非洲國家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會簽署一些新的能源或礦產協定更讓其豔羨。在非洲人眼中,中國從未如西方向其派遣傲慢的使者,對非洲的政治、經濟和知識界進行訓斥,中國在非修路、建醫院、建研究設施、架通信線,還不強迫非洲政府承擔高利貸式的貸款。

從中國角度看,擁有10億人口的非洲目前不僅是進口石油等重要資源的主要來源地,並且出口前景廣闊,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重要市場,且影響着未來發展空間。

摒棄西方「牧場」政策

近年來,西方對中國在非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各種援助、進口資源等行為時常以「新殖民主義」論調進行抹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而非洲對日益強盛的中國期望值亦隨之增加。以援助、減免債務、建設基礎設施等方式,中國為非洲經濟發展做了不少事,但出口商品質量、僱傭當地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尚有提高空間。

有鑑於此,中國決定堅持以中非合作論壇為平台,通過對非戰略再深化推動解決。如今後將着重增強受援國自主發展能力,對非援助將進一步向農業、教育、醫療、衛生、減貧等民生領域傾斜,注重培訓各類人才;鼓勵和支援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並引導投資向農業、製造業、金融、商貿、環保、物流等領域拓展,拓寬對非出口的主渠道,促進名優商品的對非出口;繼續擴大從非洲進口高附加值商品等。

觀察人士提醒說,中國在鼓勵企業到非洲發展時應有具體舉措避免企業將國內粗放經營模式帶到非洲,特別要引導企業重視當地法律和習俗,履行社會責任來獲得當地民眾支持,並配以一個涵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國家形象整體塑造規劃。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