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有色金屬儲量豐富,由於礦山開採混亂,令不少農作物產深受重金屬污染之苦,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相當於4000多萬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廣東、廣西、湖南等地礦區都存在大量廢棄有毒重金屬,導致礦區附近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的幾百倍。
足够4000萬人吃1年
《中國經濟周刊》引述中科院研究顯示,湖南全長856公里的湘江由於受到工業廢水污染,河水中的砷(砒霜的主要成分)、鎘、鉛等劇毒重金屬元素的總量佔全省排放總量90%以上。從衡陽到長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鎘、鉛含量均嚴重超標68%-98%不等,這些「超標農作物」隨後被運到附近城鎮銷售。當地質量監測中心人員稱,糧食重金屬含量檢測對設備和技術人員的要求都極高,當地也沒做過糧食重金屬檢測。資料還顯示,廣東連南、廣西南丹、湖南的常寧、常德、郴州等地都有大量廢棄砷渣,導致礦區周圍農作物含砷量超過國家標準幾百倍。國土局數據顯示,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等於4000多萬人的口糧。
砒霜成分超標數百倍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員羅仲偉認為,國家允許地方政府擁有中小礦產資源開發的審批權,導致「一哄而上」的採礦亂局,開採技術落後、規劃混亂也使礦產利用率大打折扣。中國75%的礦山利用率不足2.5%,絕大多數礦山都只是為了開發極少數礦石,破壞和氣質大量礦產資源。某些地區把廢石廢渣裸露堆放,尾礦中的有害成分就伴隨雨水進入地下水系統。在雲南個舊巿礦田竹葉山礦段,十幾萬噸砷渣裸露堆放在曠野裏幾十年,附近的農作物含砷量超標100多倍,而位於昆明的高原湖陽宗海也受砷污染嚴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