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亂局礙石油供應 亞洲最苦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3日 05:59
2011年02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東局勢緊張,油價一度逼近每桶94美元,首當其衝的包括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中東逾七成半的出口目的地是亞洲,令亞洲股市及經濟最易受中東亂局所牽引。

上世紀70年代,中東石油禁運,美國經濟飽受影響,但時至今日美國經歷過石油危機之苦後,早已未雨綢繆,提升能源使用效益,所以,自2005年起美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逐漸下降,美國能源資訊局更預測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會由2009年的51%進一步降至2035年的45%。而美國進口石油的來源也較為分散,有一半來自北半球,加拿大及墨西哥兩個友好國家佔了31.5%,而中東只佔17%,非洲則佔22%。

中印進口石油 多自中東

相比之下,亞洲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遠高於美國,中國自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後,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日增,目前石油進口依賴已達全國消費量的60%,印度更高達76%,亞洲國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亦遠大於美國,中國的進口中,有一半來自中東,30%來自非洲,這些產油國往往都是政治動盪之地,使中國以至亞洲地區的能源安全更形不穩。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亞洲的石油消費也全球最多,根據英國石油的環球能源統計報告,亞太地區每日消耗約2600萬桶原油,佔全球的31%,並在不斷增長,美國的原油消耗每天為1870萬桶,而趨勢則持續下降。這令亞太地區未來對進口石油的需求有增無減,EIA就預測到了2035年中國進口依賴會高達72%。

中國石油安全被動 缺軍力支撐

石油專家亦指出,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並不像美國般,在中東有強大的軍事影響力,一旦中東政局動盪,海上運輸通路受阻,亞洲區會十分被動,經濟會受到重大威脅,其中一個重大風險是霍爾林茲海峽,該狹窄的海上通路每天運送1550萬桶原油往亞洲,而伊朗手握海峽的進出,一旦當地局勢有變,對亞太區的打擊會遠大於利比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