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熱錢為患,令決策及監管部門苦思對策堵塞熱錢流入渠道,連帶本港銀行界熱切期待的外商人民幣直接投資(FDI)試點計劃,也可能無望在短期內出台。內地官方傳媒昨日報道,由於中國政府憂慮短期內熱錢利用人民幣FDI大量湧入內地,故今年內不會允許海外公司在內地以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
市場期待人民幣FDI多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本月初亦曾表示,港府相關部門,正與人民銀行及國家外管局磋商,冀內地盡快發布規範FDI的管理辦法,以助企業把人民幣資金調返內地使用。
因熱錢飈升風險大
不過,《中國日報》昨日引述接近中國商務部消息人士指,儘管當局去年已完成就海外企業使用人民幣直接投資內地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惟試點計劃要正式出台,仍需頗長時間,熱錢飈升風險是當局主要的考慮因素。
現時,企業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必須經外管局批准,才能以FDI方式匯回內地。有銀行業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內地即使暫緩推出人民幣FDI,亦未必會拖慢本港人債發展。「報道所指的應是blanket approval(企業整體人民幣FDI審批),而企業發行人債所得資金如要匯回內地,則是deal by deal(逐次)向外管局申請FDI批文。」他認為,只要資金是投資在中央支持的內地項目,獲批理應不難,暫時亦未聞企業發行「點心債」受阻。
金管局:人幣FDI可擴人債發行
另一方面,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昨日出席一個論壇時表示,貿易和FDI是離岸人債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去年本港人債總發行量,較2009年增長一倍以上,而去年企業透過在本港發行人債,把資金以FDI形式流入內地的金額為15.8億元人民幣,佔內地整體FDI金額僅1.5%。
彭醒棠相信,當FDI可以利用人民幣作為單位,將大幅增加境外人債發行量的增長潛力,「如果內地FDI有10%由本港人債作為融資工具,牽涉的金額已達到100億美元,即約660億元人民幣。」
人行副司長:需求增 變化或來得快
他續表示,市場密切注視下一步直接以人民幣幣種作投資,以加強人民幣跨境雙向流動,加強人民幣離岸市場對中國實體經濟互動。
同場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邢毓靜則表示,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目前沒有時間表,但如果市場需求增加,變化可能比想像的來得快。
(明報記者劉欣欣、李家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