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前夕,政府統計處昨公布,1月份通脹率按年升3.6%,創29個月新高。反映基層消費支出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更高見3.9%,較其他類別高,顯示基層市民面對的通脹壓力較中、高階層沉重。通脹主要元兇是食品、租金和水電煤。政府估計未來數個月,香港都會面對較高的物價壓力。
近年通脹走勢在2007至08年出現一段高峰期後,一度因金融海嘯稍為回落,到去年物價再火速飈升,上月綜合通脹率為3.6%。近兩年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基層市民大部分月份面對的通脹壓力,均高過中產和富人,因食物原材料等生活必需品價格有較大升幅。反映每月開支約4400元至1.73萬元的住戶的甲類物價指數,1月升幅為3.9%,較反映每月開支3.11萬至6.79萬元的丙類消費物價指數(3.4%),高出半個百分點(見圖)。
鮮果價升近兩成 水電升7%
雖然1月份外出用膳物價指數按年升3.3%,但不包括外出用膳的食品物價升幅高達8.2%,其中鮮果價升19.3%、鹹水魚升18.5%、蔬菜升13.7%。電力、燃氣及水的升幅也高達7%,電力價格按年升7.8%,石油氣及其他燃料更升9.2%。至於不斷走高的樓市,亦令租金急升,私人房屋租金按年升幅3.1%,公屋加租亦令租金升4%。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說,出街問一般市民,肯定通脹不止3.6%,而是有十幾個百分點,特別是低下層居民較多煮食,受食品加價的影響較其他階層大得多。他認為政府應對食物銀行加碼,放寬每半年6周的領取時限,甚至可直接向窮人派錢。至於租金,何喜華認為公屋輪候冊的市民應獲補貼兩個月租金。
學者促設千億通脹基金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年頭開始即有3.6%通脹升幅,將來還有最低工資帶動快餐店加價,估計年底通脹率或達4%至5%。他亦認為有關數字低估了低下階層面對的通脹率,政府要協助這階層渡過難關,可設1000億元通脹基金,每年通脹便向低下階層派現金。
至於工資上升追不上通脹的問題,莊太量認為政府應主動按通脹提升公務員的薪酬,以帶動私人市場調節。
政府發言人則表示,今年1月份通脹進一步上升,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及私人房屋租金較早前快速上升陸續反映在通脹率上。發言人又認為,今年農曆新年在2月初,去年農曆新年則在2月中,所以部分價格今年1月加快上升。
發言人又表示,受全球食品和商品價格持續上升、進口來源地的通脹走高及本地經濟表現強勁影響,香港未來數月會面對較高的物價壓力,整個亞洲地區面對的通脹風險亦正上升,政府會密切留意通脹情况和對低收入人士的影響。